刘葆恩
刘葆恩,男,汉族,1921年9月生,河南省禹县人,中共党员,副主任医师。1945年前,在河南省许昌信义(教会)医院学医五年。1945年开始行医。1958年后,由市内调到上街区人民医院,先后任内科组长、负责人、内科主任等职。1988年晋升为副主任医师。退休后仍留医院工作。他结合临床经验,撰写了《暴发型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抢救》、《脑血管疾病临床体会》、《有机磷农药中毒抢救体会》、《山莨岩硷内科领域的应用》等论文,先后在上街区科技、市学术会议上交流。曾任郑州市管城区人大代表,市人大代表,市政协委员,上街区四届人大代表、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曾荣获市先进工作者、市劳动模范、上街区优秀共产党员。
陶殿贵
陶殿贵,男,汉族,1923年生,中共党员,原籍黑龙江省宁安县人。1947年7月参军,曾任辽南独立师训练队队员、炮兵训练队副班长、炮兵团班长。1949年12月~1963年2月在部队任排长、连长、工程兵主任等职。参加过辽沈战役、平津战役、抗美援朝等重大战役。1963年3月~1966年8月任郑州市上街区饮食服务商店经理,1966年8月任上街区饮食服务商店革委会副主任。1969年9月~1984年7月任上街区人防办公室副主任,1984年8月离休。离休后任郑州市上街区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副主任。陶殿贵离休后把全部身心投入到培养教育青少年的工作中,曾担任新建小学、安阳路小学、夏侯小学的校外辅导员。他不顾年老体弱,寒冬酷暑,经常到校参加少先队活动,向青少年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积极组织以青少年为对象的大型读书活动,自己拿钱购书200多本。曾连续五年被市暑教办、关工委评为先进个人,两次被市关工委评为"十佳校外辅导员",连续六年获得全国读书活动特别指导奖。
谢又君
谢文君,男,1925年9月生,汉族,中共党员,原籍河南省新乡县合河镇人,1948年10月参加工作。曾先后4次参加全国邮电系统先进劳模大会,受到毛泽东、周恩来、邓小平的接见。1980年退休后,担任新安西路办事处上汜路居委会主任,并先后当选为区五~八届人大代表。辖区的居民和近邻的农民以及外地来上街的业务人员拍电报、挂长途、寄信件要跑到几里以外很不方便,他于1990办起了家庭邮电代办所。共计帮助发送电报18000余份,信函10万余封,长途电话8000余次,并多次为困难群众无偿发电报。他还办起家庭文化娱乐室,用平时节省下来的钱买回部分法律知识书籍,订阅了多种刊物,购买了棋类、扑克供青少年及群众娱乐阅读。经常到违法青少年家里了解情况,对他们进行正确的引导,给他们讲理想、道德和法律知识,讲党的政策及父母养育之恩等,其中一位青年从违法的道路上转变过来,成为一名好青年,并当了车间的团支部书记。1980年以来,得到全国、省、市、区授予的各种光荣称号35次,并获得二、三等奖各一次。从1986~1997年多次被评为区级优秀共产党员。河南电视台以《夕阳无限好》为题,对他的事迹录制了电视片,在全省播放。
梅养正
梅养正,男,1929年11月生,汉族,郑州市上街区肖洼村人,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简称民革)党员。现任第八届全国政协常委、第七届河南省政协副主席、民革中央委员、民革河南省委员会主任委员、一级律师。1949年开封中原大学毕业,历任郑州市南学街小学少先队辅导员,民革郑州市委员会干事。1958年北京政法学院毕业后,历任郑州市二七区人民法院书记员、二七区政府文教科科员,郑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干部、郑州市法律顾问处副主任、主任、河南省经济事务所主任。曾发表《谈辩护工作》、《谈法律顾问》、《谈企业法律顾问的发展》等论文。曾荣获郑州市、河南省司法战线先进工作者光荣称号。1986年参加中国律师代表团出访印度。1990年后任民革河南省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主任委员,民革中央委员,中华全国律师协会理事,河南省律师协会理事、副会长、名誉会长。曾任第七届全国人大代表,第七届河南省人大常委,第五届河南省政协常委会委员,第七届郑州市人大代表,第八届郑州市人大常委会委员。
唐善昌
唐善昌,男,汉族,中共党员,高级工程师,中共郑州市第五次代表大会代表,市委委员,中共河南省第五次代表大会代表。1937年9月出生于江苏省无锡县。1963年9月毕业于南京化工学院无机系,同年在郑州铝厂参加工作。历任水泥厂技术员、机关党支部副书记、技术科副科长,烧成车间党支部书记、车间主任、生产技术科科长、副厂长兼主任工程师。1984~1997年任郑州铝厂党委书记。1989年被全国政研会授予"优秀企业思想政治工作者"称号。
戚合奇
戚合奇,男,汉族,1937年出生于河南省荥阳市东郊段村。1963年8月参加教育工作,中共党员。1958年9月~1963年7月在内蒙古大学数学系学习。1963年8月~1986年8月在内蒙古多伦县工作,先后任中学教师,教导主任,教研室副主任等。1983年7月被国家民委、劳动人事部、中国科协授予科技先进工作者。1985年9月被内蒙古中共锡林郭勒盟委员会、盟公署授予教育先进工作者。1986年8月~1997年10月在郑州市41中学工作。1990年3月被选为上街区人大代表。1986~1987学年度被评为区优秀教师,1989年被评为区教育先进工作者。1991年被区人大评为优秀人民代表。1995~1996学年度被区工会评为优秀工会工作者,被郑州市总工会、郑州市经贸委、郑州市体改委授予优秀职工代表。
鲍泽民
鲍泽民,男,汉族,中共党员,高级工程师,中共河南省委委员,中共十二大候补代表,中共十四大代表,中国企业家协会理事,中国质量管理协会理事。1938年5月出生于黑龙江省海伦县,1961年毕业于东北工学院轻冶专业,同年在郑州铝厂参加工作。历任氧化铝厂技术员、车间主任、调度室主任、主任工程师、厂长。1983年3月起历任郑州铝厂副厂长、厂长。1988年获得中国有色金属工业系统首届优秀企业家金牛奖。1992年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1993年被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总公司授予"劳动模范"称号。
尚建广
尚建广,1938年5月出生于巩义市北山口镇尚窟坨村,中共党员,大学毕业。1958年8月参加工作,先后在郑州市第33中学、上街区教师进修校部、新建小学任教,1975年8月负责恢复组建上街区文教科教研室。1984年任区教研室副主任。曾任区政协四届委员、常务委员。1965年被命名为市级优秀教师,1988年被命名为区级先进科技工作者,同年晋升为中学高级教师,1996年被命名为特级教师,1998年被市政协命名为两个文明建设先进个人。
南 雍
南雍,生于1938年,男,汉族,祖籍河北省满城县。1958年底调人河南省航空模型队,任专业运动员。翌年在首届全国无线电摇控模型比赛中获亚军。1960年在全国无线电应用项目赛中获二等奖。自1963年起,曾先后六次打破无线电摇控高度、速度和距离的全国纪录,并于1982年8月两次打破无线电遥控水上封闭速度世界纪录。他两次担任国家队教练,参加亚太地区和世界锦标赛,在无线电遥控比赛中均获团体冠军。1965年,被授予运动健将。两次获得国家运动荣誉奖章。省政府记特等功、一等功各一次。1979年起,任河南省第四届、五届政协委员。现任河南省航空运动学校副校长兼省航空模型队教练员。
马好善
马好善,男,1939年1月生,中专学历,中共党员,原籍巩义市米河镇,现任上街区聂寨乡政府农办副主任,农艺师。1980年、1981年被郑州市政府评为科技先进工作者,1985年被国家农牧渔业部授予长期从事"农业科技推广工作者"称号。1994年10月,被评为郑州市劳动模范,把市委、市政府奖给他的500元奖金,300元缴了党费,200元资助任庄小学建教学楼。1996年3月,他被评为郑州市"热爱郑州,建设郑州百名明星"十佳文明市民,又把上级奖给他的电暖水瓶和自己购置的一组不锈钢口杯,一并送给乡敬老院。他还先后向郑州市儿童医院、荥阳市刘河镇苦难学生王秋红及本乡敬老院等单位和个人捐资助困,回报社会。1995年被评为郑州市优秀共产党员。
马西山
马西山,男,汉族,1944年12月生,郑州市上街区聂寨村人,现任上街区中医院主治医师。他自幼家境贫寒,祖父、父亲均在不惑之年因病早逝,因而立志学医。1968年荥阳完中毕业后,在上街区人民医院进修西医一年,后回到本村卫生所任乡村医生。先后通读《本草》、《金匮》、《伤寒》、《医宗金鉴》等医学专著。诊余遍访本地名医,并虚心向同道们请教。1982年在乡政府领导下,他组织安云亭、白长志等人建立了区农业公社卫生院,后更名为区中医门诊部,并任负责人。1986年报考《健康报》主办的中医函授学院,学习三年,获得毕业证书。1986年以后,他着重潜心研究心脑血管病和男女不孕症以及肝胆疾病,尤其对冠心病的诊治,取得了良好的医疗效果。1995年以来,《河南日报》、《郑州晚报》、《经济日报》曾先后报道过他的事迹。鉴于他良好的医德和精湛的医术,1994年被编入《中原民间名医》一书,并颁发"中原名医"匾牌。
焦淑芬
焦淑芬,女,1945年12月出生,中共党员,河南省荥阳市人,退休前系郑州市上街区服务公司国营理发店门市部主任。焦淑芬一直从事理发工作。据统计,十二年内她多干一千多个小时,特别是在粉碎"四人帮"后,她每年都要超额完成任务,多年来,为群众上门理发519人次。群众称她为"顾客的贴心人"、"雷锋式的理发员"。1977年被评为郑州市劳动模范,1978年被评为郑州市商业系统劳动模范,1979年被命名为全国"三八红旗手"、郑州市一等劳模、河南省劳模,1981年被评为郑州市优秀共产党员、市最佳服务员,1982年又被评为河南省劳动模范。
李福兰
李福兰,女,汉族,1947年11月生,1969年从事教育工作,中共党员,小学高级教师,原籍河南省延津县丰庄乡大罗寨村。参加教育工作后,一直在上街区新建小学从事语文教学及班主任工作,她所带过的班级班风良好,成绩优秀。1979~1987年间曾先后被评为区级优秀辅导员、优秀教师、市级先进工作者。1990年被评为河南省优秀教师,当年所教的五一班被河南省教委命名为"学雷锋学赖宁优秀中队"光荣称号。1991年所教的班级获全国少年儿童"热爱中国共产党"知识竞赛优秀奖。1993年被评为全国优秀教师。1995年被评为市级教改积极分子。1996年荣获上街区"十佳职工"称号。她积极探索教法学法,撰写论文数篇,其中《小学生八方启蒙要"四早"》、《引导学生掌握学法》分别获市级优秀论文奖,《论阅读教学中的语言文字训练》、《浅谈中年级段的教学与训练》分别获区级一、二等奖,并在《上街教育科研论文集》一书中发表。
阎德才
阎德才,男,汉族,1949年3月生,中共党员,1969年12月入伍,河南省新密市人。历任武汉军区后勤部战士、班长、副连长、指导员、营长、教导员、副团级干事。1985年2月任解放军第156医院副政委。1985年12月任武汉市粮食局办公室副主任。1987年5月任郑州市煤化供销总公司书记。1988年9月任郑州市人民政府秘书处处长。1994年5月任中共郑州市邙山区区委副书记。1995年5月任郑州市邙山区人民政府区长。1997年4月任中共郑州市上街区区委书记。
吕德喜
吕德喜,男,汉族,1949年生,原籍河南省修武县,中共党员,工程师,1968年7月参加工作。现任郑州市上街区邮电局办公室主任。1968年毕业于河南省邮电学校。同年在上街区邮电局工作,先后从事过机线、电报、电力和移动通信、无线寻呼工作。由于对工作积极认真负责,电报电路合格率连续六年达到百分之百。为郊县七个局举办了桑达电传的使用与维护培训班,促进了自动传报业务的发展。撰写业务论文三篇,其中一篇获河南省邮电企业管理协会优秀论文三等奖,《开发BP机的新功能》及《自编天气预报代码方案》在《人民邮电报》上发表,获邮电部电信总局颁发的四等奖。为提高公众网的通信能力,装载调测了上街、荥阳、中牟、巩义、登封五个局的中文寻呼系统,为企业节约资金15万元。连续多年被上街邮电局评为先进生产者、业务发展标兵。1996年4月被评为河南省邮电系统先进生产者,同年12月被邮电部、中国邮电工会全国委员会授予全国邮电劳动模范称号。
韦增才
韦增才,男,汉族,1951年1月生,大专文化,中共党员,河南省郑州市上街区廿里铺村人。1972年12月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1975年3月退伍到郑州市上街区第一建筑工程有限公司工作。1979~1987年6月任郑州市上街区第一建筑工程有限公司副经理,1987年7月~1998年任党支部书记、经理。在任职期间,使一个固定资产仅有22万元,亏损26万元,外债37万元,濒临倒闭的企业,发展成为以一业为主、多种经营、工商一体化的先进企业,固定资产比前10年增长了20多倍,达到近500万元,年产值400多万元,实现利税40万元,是上街区企业中唯一没有银行贷款的企业。本人连续10年先后被评为先进工作者、区、市优秀共产党员,并荣获市"五一"劳动奖章。
杨福奇
杨福奇,男,汉族,上街区聂寨村人,1951年生,中共党员,大专学历,经济师,现任上街区聂寨乡聂寨村党支部书记,从1969年3月起,任村民办教师7年。1975年12月起先后担任村民兵营长、村委会主任、村党支部书记等职务。带领村组干部新办了钢铝门窗厂、搪瓷厂、加油站、铜材厂、铝合金厂等6家企业。1994年,带病工作,组织新建了村委办公大楼和五栋商品住宅楼,又兴办了三大市场即工业品市场、蔬菜果品批发市场、家具大世界,三家大酒店即多文多大酒店、鸿元宾馆、鸿都食府以及其他集体工商企业12家。1997年底,全村固定资产5000万元,社会总产值达1.6亿元,人均产值13.5万元,村、组集体纯收人达580万元,人均纯收入5300元,年终为村民分红发福利250万元,人均2300元。曾分批组织村民乘专车和专机赴北京及山东、南方各地春游。聂寨村先后被命名为郑州市小康村、全市10个小康示范村之一,郑州市先进基层党组织、文明村镇、基层政权建设先进单位、河南省中州新村、综合改革试点村、先进村委会、河南省明星村。
雷 志
雷志,男,汉族,1954年8月生,中共党员,1971年8月参加工作,河南省淮阳人。1971年8月在开封电炉厂当工人。1974年5月调郑州水工机械厂工作。1976年9月在郑州师范学习。1981年9月任郑州市郊区圃田公社办公室干事、主任。1982年10月任郑州市郊区花园口乡党委书记。1986年5月任郑州市郊区农经委主任。1987年5月任郑州市邙山区人民政府副区长。1989年7月任中共郑州市金水区区委副书记。1997年4月任中共郑州市上街区区委副书记、上街区人民政府副区长、代区长,8月任区长。
张秀兰
张秀兰,女,汉族,1955年8月生,小学高级教师,副校长。她在教学中不断更新教育观念,大胆探索教改的新路子。她对教案进行了改革。在阅读教案方面,她自己出钱把教材复印成八开的页子装订成册,在空白面备课,使教材和教案融为一体。在作文教案方面,她备了三大块,一是作文指导内容,二是她的下水文,三是学生佳作选例,即坚持以阅读教材铺路,下水文引路,学生佳作启示鼓舞,使学生写作能力得到明显提高。1989年以来,她所教的学生连获区级作文比赛一等奖。她指导的《家乡的柿子》一文被选入《我爱郑州》一书。学生语文及格率百分之百,升学率百分之百。撰写的论文《怎样养成珍惜时间习惯》被选入郑州市教育科学研究所出版的《小学生学习指导》一书。1991年被评为郑州市教改积极分子,1991年被评为郑州市兴郑女标兵,1995年被评为郑州市敬老好儿女,1991年被评为全国优秀教师。
牛安林
牛安林,1958年生,男,汉族,祖籍河南省安阳县,1974年入省航空模型队集训。由于他进步快,短时间就被吸收为正式队员。1978年,首次参加全国比赛,获得F2B项目第二名。1979年,在全国第四届运动会上获E2B项目冠军,被授予运动健将称号。1982年、1984年在全国比赛中又分别获得F2B项目的个人冠军和团体冠军。1982年在波兰参加世界锦标赛,获F2B团体第二名。1984.年在美国参加世界级大赛获F2B个人第三名,团体第四名。1986年在匈牙利参加世界线操纵锦标赛获E2B项目团体第二名,个人第六名。国家体委授予他优秀运动员称号,并两次获得国家体委颁发的一级体育运动奖章,省政府给他记大功四次,省体委记一等功、二等功各一次。
吕济发
吕济发,生于1963年,男,汉族,祖籍山东省莱芜县。1977年12月进省航空模型队集训。1978年9月参加全国航模比赛,获E1B项目个人冠军。1985年在全国比赛中又获得个人、团体两项冠军。他多次出国参加比赛,均取得良好成绩。1981年、1983年、1984年、1985年四次参加世界锦标赛和国际性比赛,先后获得团体亚军、团体冠军、个人第四名、个人冠军、团体亚军。1979年被授予运动健将,省政府曾多次记功奖励。1983年、1985年荣获国家体育运动荣誉奖章和一级运动奖章。现为省航空模型队运动员。
张国政
张国政,1942年生,男,汉族,祖籍河南省西华县。1960年入伍,任中国人民解放军跳伞运动员。在部队期间,1963年10月参加在成都举行的全国跳伞比赛,打破一项全国纪录。1965年,在全国第二届运动会上,与战友合作,打破九人集体定点跳伞世界纪录,破四人集体定点跳伞全国纪录,破1000米跳伞个人全国纪录,并获一项个人第一名。1981年退伍到河南省航空运动学校,担任飞机跳伞队队长兼教练员,到1985年培养出八名健将级运动员,同年,省政府给他记大功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