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国前,辖区农民从耕作、收割、排灌、脱粒、储运到加工各生产环节一直沿用旧式生产农具,如木犁、耙、耧、旧水车、人推小木轮车、木轮大车、石滚、锄、镰刀、木锨等。这些旧式农具效率低,劳动强度大,严重影响农业的生产发展。
建国后,党和政府非常重视农具改良。1951年辖区农村开始推广七寸步犁、双轮双铧犁、耘锄、解放式水车、单管式喷雾器、胶轮大车等大批半机械化农具。
1956年郑州市拖拉机总站在祭城乡庙张村建立郑州市第一机械耕作队。当时有苏联产德特54型链轨拖拉机1台,轮式拖拉机优特兹2台,捷克斯洛伐克产KD35型链式拖拉机2台,轮式波兰拖拉机1台。东郊公社(祭城公社)率先使用机器耕地、耙地,随后各公社相继成立拖拉机站,耕耙问题有所解决;排灌逐步使用电动机;植保使用喷雾器、喷粉器等;农产品加工使用磨面机、轧花机、弹花机、榨油机。
进入60年代,辖区农业机械化加快发展,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农业机械和农用交通机械得以广泛应用。以柳林人民公社为例,1980年已有大、中型拖拉机92台,小型拖拉机106台,机引犁83台,圆盘耙29台,汽车34辆,大小拖斗175个,脱粒机106台,播种机26台,大小收割机13台,柴油机122台。
随着农业生产的发展,为解决晚稻、晚麦、三夏收种任务等一系列问题,逐年引进推广新型农业机械。
1981年在柳林乡马李庄、柳林、马林等村推广大型联合收割机13台。
1986年在柳林乡推广节油器38个,回油管51根,金属清洗剂500公斤,可节约柴油3吨。同年5月,推广中型旋耕耙2台。
1987年在祭城乡进行割晒机收麦、收稻示范,效果良好。当年购进割晒机92台,悬挂播种机3台,另外还有数量不等的大、中型联合收割机、小麦精播机等。在柳林乡推广旋耕耙16台。
1989年收割机具达300多台,每天每台收割200多亩。收割面积达80%以上,居全市第一。是年,引进旋耕条播机14部,播种机18台,大型旋耕条播机2台。截止1990年年末,全区共有各种农机具16709台(部)。其中:
耕作机械:大、中型拖拉机10884千瓦,291台;小型拖拉机8204千瓦,876台;机引犁998台,机引耙195台,旋耕机129台,机引播种机110台,旋耕条播机16台。
农用排灌机械:农用排灌动力机械28024千瓦,810台。其中柴油机662千瓦,75台;电动机27362千瓦,4735台;农用水泵3908台。
收获机械:联合收割机385千瓦,16台。割晒机293台;机动脱粒机1800台。
植保机械:机动喷雾(粉)机184千瓦,164部。
畜牧机械:饲料粉碎机24台。
渔业机械:增氧机32台。
农产品加工机械:农产品加工动力机械3843千瓦,541台;碾米、磨面机537部;淀粉加工机械14部;轧花机10部;榨油机26部。
运输机械:农用载重汽车24724千瓦,357辆;农用运输车2409千瓦,243辆;大中型拖车305辆;小型拖车797辆。
1990年全区耕地面积12.85万亩,机耕面积达9.9万亩,占90%;机耙面积8.3万亩,占93%;机播面积7.33万亩,占80%;机收面积7.53万亩,占86%;机电灌溉面积6.2万亩;机械脱粒54800吨;机械加工农副产品48000吨;机械运输18207500吨/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