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教学设施
(十)教学设施

  1.校舍 1986年,以消灭危房为重点,对全县校舍清查摸底,实施校舍改、扩建工程。之后,各乡(镇)根据九年制义务教育规划,重点进行初中布局定点后的校舍建设,村级充分发挥地方优势,改善办学条件,全县学校基本消灭了危房,校舍条件有突破性改善。十年间,新建了市直第一初中。职业技术教育中心、市实验中学、市直第二幼儿园等一批新学校,校舍建设布局合理、建筑风格多样化、注意校园绿化,逐步向"花园式"学校发展。1991年,牛店乡谭村湾村村民周拴治一次性捐款55万元新建村小学。占地面积5亩,建筑面积1500平方米,配套设施齐全,并进行绿化,整个学校布局合理,环境优雅。1986年至1994年,全市新建校舍30多万平方米,至1995年,全市学校占地面积达到3600亩,建筑面积53万平方米,绝大部分学校实现了大门、围墙、校舍、课桌凳、厕所、操场配套。


  2.设备 教学设备配置和建设发展迅速,十年间,共添制课桌凳76万套,图书106万册,仪器26万件(台),各类体育器材达63种,全市各类学校拥有钢琴29架,风琴517台,电子琴400余部,各类中西乐器2885件。电化教学设备增加较快,教委设有教育电视台,服务半径25公里,1991年11月开播,有录像、编辑、发射设备20台,1995年,全市各类学校拥有教学用录音机644部,投影机482台,幻灯机116架,电视机137台,录像机83台,电影机5部,计算机58台,摄像机4台,卫星地面接收站7个。

教委领导更迭

  主  任:常振义 1984.4-1987.5 杨元朝 1987.12-1991.12 郑观洲 1992.4-1995.10 杨元朝 1995.10-
  书  记:王文治 1984.8-1992.11 郑观洲 1992.11-
  副 主 任:樊志州 1983.1-1992.10 杨元朝 1985.3-1987.12 张居信 1985.3-1988.2 钱广禄 1987.12-
       杨松坡 1988.2-  王海林 1992.11-  王灵生 1993.7-
  副 书 记:杨松坡 1987.12-1988.2  李梅兰 1994.10-
  纪检书记:李梅兰 1992.11-
  协 理 员:周甲亭 1985.1-1994.12(正科级) 李汇川 1985.1-1994.12(副科级)杨长路 1987.9-(副科级) 
       郭风山 1987.9-(副科级) 樊志州 1992.10-(正科级) 王文治 1992.11-(正科级)

专业技术人员

高级讲师:郑观洲 段学文
中学高级教师:
  杨爱远 张振玉 施湘云 李德五 张彩璜 郭根离 刘福立 靳金铎 周全林 周绍斌 刘建华 薛绍宋 陈应南 李秀春 
  王怀村 刘治业 刘永清 李宗卯 沈夫来 冉延祯 施 健 李福义 郭来运 冯廷俊 李保国 周银甫 张振华 张云亭 
  朱遂根 张文山 楚文圈 龙明善 赵法彬 魏智敏 李福端 张致彬 刘晓风 马佩兰 苏荷兰 侯振州 张玉亭 吴进保 
  郭忠仁 孟志信 楚明善 牛振乾 龙云兴 刘发灿 张树森 牛金泉 刘子义 李振山 崔子臣 白中兴 郭喜凤 马鲁彬 
  杨拴柱 范同盈 王晓莉 张学范 梁喜文 王宗羲 邵文丁 范绍蠡 范秀贞 苏治业 常智民 王进化 范永长 闫福威 
  刘子乾 秦有明 王振海 刘振中 周和平 王增华 王景涛 任永法
中学一级教师:
  李 森 张德安 马大圈 黄守森 张庆才 理秀璋 张秀安 李金太 李文定 赵东方 冯金铎 王文灿 左宗孟 刘书贴 钱秋影 钱明理
  张文学 冯石秀 王福章 王改花 郭巧云 陈中林 耿春亭 韩俊德 冯子义 王平权 黄星耀 范同钦 刘金瑞 杨春云 田河山 李治甲
  张普照 张居信 李宗福 秦书才 张振峰 李书森 于泉有 高书勤 刘晓茂 刘丙森 李长庚 李文亭 杨松坡 李新政 魏 然 韩书智
  郑晓茂 张泰鸿 王金夸 于国振 陈 金 王国卿 李培寿 马木成 牛金烈 牛文化 陈景尧 马文富 王本芝 牛振祥 窦留成 牛得山
  朱保钦 程九龄 郭化山 牛彦昌 任新鹤 丁铁涛 陈国史 刘贯中 慎金涛 张全福 任新华 王云成 陈本贤 陈 钦 位长现 慎玉彬
  姚国治 王录明 李增瑞 钱铁柱 张国君 陈瑞龙 吕永斌 杜振平 王顶歧 靳汝杰 武 凯 张甲森 王子汉 赵丙辰 冉丙彦 王灵生
  王天祥 杨 玉 李银仓 乔振清 陈万春 李丙离 宋留锁 樊海辰 于丙辰 裴长生 王德宽 宋新明 李瑞发 周海年 刘云鹏 钱广禄
  刘国顺 郭晋良 桑丙辛 任增范 李国定 杨元朝 杨虎臣 尚建华 张秀群 耿新卿 董书振 陈调阳 张致权 郭秀奇 刘梅英 杨素贞
  赵则良 姜更申 方中平 霍东林 陈林山 郭玉钧 李星焕 郭仁义 张 监 杨新治 冯焕芝 位德松 李启锋 王文定 韩汝军 韩五伦
  韩彦彬 李书建 刘中和 刘锡灿 郭海晨 李英杰 张林生 杨书亭 高俊峰 朱西振 李威名 司遂海 张发林 乔广寅 李志贞 王铭壮
  徐性儒 刘福堂 张新忠 张文员 张本灿 吕国臣 卢丙章 王永召 徐国欣 卢文选 吕金池 张书恩 王 乾 程金牛 郑来寿 王相南
  张炎理 杜景浩 于冠祥 慎春林 陈永勋 刘谦讯 王 顺 樊浩奇 杨元昌 崔星新 刘三海 周丙川 刘延玲 周福来 张顺合 张国军
  朱书玉 陈景美 窦铁乾 陈金顶 牛保藏 牛文臻 李德润 樊清臣 王永录 李文根 周拯民 朱学礼 裴广彦 侯丙炎 朱东方 于逢甲
  侯明献 刘西营 杨长路 杨炎亭 潘春令 尚留成 王秀成 于留昌 尹中盈 高群生 郑新安 刘海泉 郑观顶 刘廷昭 郑保山 王满场
  郑书勤 郑转运 杨福安 赵依索 刘根柱 李银河 李怀珍 陈永智 白五权 李老八 白天增 陈昌奇 吕春一 张新五 张天奎 郭大圈
  桑立亭 陈殿勋 常义林 郭永庆 祖洪卿 徐春光 徐全成 裴发明 王长玉 秦丙村 王芝亭 杨中桂 孙云亭 冯福圈 闰辛酉 王永森
  马天亮 冯长木 胡承印 范宏振 王田甲 楚文峰 樊进章 冯德法 孙文州 高拴柱 刘全成 路更立 赵铁良 张土成 李留松 李春先 
  申发聚 刘元昌 付同林 周西庚 李国成 袁长明 吕金铎 牛明义 周德君 樊得润 韩新监 刘雪振 张自动 苏新义 周绍武 邢天信
  钱仲和 陈春和 樊志欣 赵中阳 武福聚 樊学忠 蒋明理 郑允济 王保恩 张文彬 李 镂 吕延寿 李学义 李宗召 张聚成 李鹤峰
  周公珍 谷得岭 陈永廉 秦书秀 陈文长 王建彬 李坤山 赵长兴 段韵峰 张全保 张发群 龙丙灿 王安仁 王东林 张成功 王文成
  张明义 卢金池 贾玉梅 张麦兑 屈广恩 刘敬敏 巩国营 李延伟 郑新法 赵满仓 刘新安 郭金斗 桑更辛 张中立 邢淑芬 张中华
  牛国俊 孙世岭 张盈州 马发财 张书士 靳长久 苏海乾 冯书立 李来庭 海鹏林 樊丙乾 陈永福 赵文赞 魏子勤 胡二杏 王 升
  王志敏 白鹏举 马留聚 李国民 朱文艺 樊进仓 卢建军 张来法 郭西欣 乔玉便 张俊峰 刘福顺 张福聚 刘土木 王国宪 冯松治
  李治家 常根灿 王书贞 王明杰 宋爱芹 梁 军 朱桂荣 陈玉兰 姜 凤 王国章 陈中央 刘桂林 郑发莲 马德欣 孟国安 于松辰
  靳 环 李延正 冉云文 张景妞 陈万福 程保欣 张双增 樊根亮 郭保章 杨保均 徐丙寅 王留金 高建峰 张新杰 李新民 马水莲
  甄庆玲 郑建华 程玉仙 岳遂柱 卢国亭 卢中义 王宣佑 马伍奎 司海举 陈文治 刘福林 杜春才 牛中华 燕大楼 孔德生 王瑞卿
  丁学建 慕保安 郑青松 王国强 郭铁柱 张书申 申露华 黄彦彬 韩宝珠 陈梅花 郭振芳 宋金永 姜新潮 于保莲 陈国顺 郑丙坤
  黄卫国 张丙阳 王进法 李清喜 张华亭 冯官波 雷文选 范瑞芳 牛嵩峰 陈新杰 陈国喜 孙志强 李志甫 韩建甫 吕英芳 韩书振
  薛舒雯 刘喜中 张文秀 王庭贤 王振峰 尚有立 申献伟 刘发敏 王庆旺 张焕成 李永和 米纪新 冯保辰 刘智欣 韩玉梅 刘长义
  王义洲 许焕召 李海敏 刘建海 姜秀珍 蔡双根 李书进 陈英才 赵中和 张 立 刘建设 孟淑萍 刘世来 刘先海 侯智敏 孙春敏
  张延昭 郭国君 赵新峰 韩梅荣 王福成 侯留成 吴锦环 王金良 王福庄 周炳义 周明顺 司占荣 李 云 李文正 刘占英 裴香存
  梁风珠 张淑芳 马 姣 冯秋红 刘松枝 贾超峰 余景锋 黄明霞 王改云 牛冠梅 刘 华 李书彬 郭彩霞 李喜梅 杨万鹏 杜水仙
  张介亭 李高遂 靳进甫 朱遂举 梁马力 杨桂玲 窦永治 耿炎朝 位中海 马华甫 王德森 侯留群 陈冽疆 张水仓 王振卿 丁永汉
  董河丹 刘振发 王进甫 李元法 范新凯 刘淑梅 曲 銮 姚福臻 霍国顺 陈喜旺 张海卿 樊永杰 张居安 李学义丁春荣 孙万年
  窦旭星 郭福珍 刘花菊 郭改花 刘爱英 张全中 马志昌 吴水兰 张进才 刘丙辛 吴伟杰 郭三毛 郑冠亭 张春林 李战军 王松坡
  王德生 耿红霞 申秀章 崔国喜 王冠洲 陈明顺 陈治安 郝万峰 周双喜 王建锋 白银五 王铁秀 白铁军 王官楼 周建华 张文献
  陈巧玲 于春风 王文成 卢仁遂 刘万富 胡秀堂 张青辰 王书辰 张明亮 赵战军 张建召 郭坤玉 马省军 丁学理 马合钦 王金顶
  樊星武 吴俊亭 韩遂庆 孙德亮 郑桂珍 高文治 牛耕耘 蒋拴明 王海焕 李富平 李应科  
小学高级教师:
  郭丙坤 张 宪 李全来 李福治 钱国珍 王 环 王金西 康万年 韩文明 张成玉 高培欣 白甲辰 康银聚 楚公珍 楚天顺 李 奎
  李云仙 张智卿 宋君亮 周书乾 赵丙寅 包正永 王新春 蔡德庆 李延令 张海生 张金玉 乔书森 冉玉镜 张保常 任木林 陈金斗
  张瑞伍 李书森 卢营川 余国治 卢林治 郑式柯 张良臣 张耀亭 石书智 慎玉杰 张俊卿 张国印 朱学东 牛文华 周德欣 郭金奎
  李树森 王满圈 周遂长 程国军 朱效忠 周致军 刘承尧 卢保顶 李留法 周华甫 乔庚辰 齐中山 李银彬 郑福庆 王天顺 王知新 
  陈永立 刘五辰 张更艮 张天喜 王书欣 司相辰 白金旺 陈增华 朱 巧 周云娥 陈万卷 方辛酉 王庆昌 陈 谦 王丙乾 杨景耀
  孙国欣 温克俭 张汉勋 杨铁梁 陈文灿 申双全 周书芝 范德辰 石结实 冯相乾 任长文 王保立 杨勇智 樊长松 刘世兴 杨振东 
  刘三杰 郑宏佑 郑来欣 冀全中 刘国亮 赵坚儒 李铁良 冀拴成 雷长寿 杨克定 刘元寿 付天良 杨振中 雷 雨 张瑞珍 高宝聚
  刘长庚 司俊杰 马瑞华 刘成功 寇得浩 蒋西现 朱香绒 郭玉珍 蔡桂芬 付秀梅 孙殿臣 李宗堂 郭仁德 张秀花 李宝善 常占国
  李俊杰 杨文亭 陈冬至 陈瑞亭 屈春花 裴铁成 王会章 钱文喜 郭书森 王树欣 李俊山 郑子明 赵星九 陈春增 申国裕 陈荣远
  蔡永祥 李汝俊 任秀山 牛 岗 姚文现 王西庆 王富贵 王玉梅 钱长山 陈 陶 冯丙魁 张明若 张振德 李冬至 于培藻 韩桂枝
  王三画 翟广存 徐文忠 郑式灿 蔡唯亮 张自省 花振卿 白金然 马修德 王小钦 蔡金凤 李秀英 卢清臣 李丙合 姜荣卿 柳福英
  郑冠坤 王宪章 姜世俊 李金成 刘坤峰 李松年 杨长庆 司三乔 邱金生 蔡艺兴 米盛明 于海旺 姜明枝 朱全智 李根成 李学会
  王德实 付增禄 惠书义 郝永治 蔡宝珊 徐海安 李华盈 郑宏义 王桂珠 王松普 付爱书 申国俊 李海建 李秀珍 司 俊 王海亮
  徐玉欣 慎国永 王西方 王书堂 徐国申 陈松枝 付相岑 赵 焕 陈双兰 邱志军 丁干卿 李明监 吕宏勋 司焕章 宋长庚 刘 全
  李新潮 于秀贞 陈金凤 程 敏 陈振锋 申德欣 李勇军 崔炳照 杨国珍 陈爱菊 王爱勤 王 伟 范大献 李明钦 孙国喜 王海林
  李留根 马玉婵 白文选 郑来聚 刘书阶 李 春 田书安 武青云 周淑敏 樊巧云 赵国喜 武风仙 王菊英 刘君福 周发群 楚英顺
  张新安 程国亮 王秋萍 武文杰 王天杰 邢 铎 谷振松 岳宗灿 赵国现 李国宝 刘合德 尚保钦 赵改焕 赵春枝 高留祥 曾雪花
  张花云 陈国亮 付鹏伟 马素梅 陈怀印 张玉卿 王新义 李书杰 米六合 尚华敏 李文定 杨吴东 李振赢 韩良臣 宋仁义 李春英
  张沉毅 李书敏 胡桂萍 丁亚萍 梁淑环 翟丽华 刘桂娥 于 变 王国昌 李进才 徐朝霞 孙中安 王石琳 张松辰 王文波 李铁锤
  马花芬 赵观民 王冠晋 郭新志 刘铭华 高贵兰 于德枝 樊海芳 王花梅 郭喜荣 崔国海 苏秀连 钱晓红 徐二花 牛同举 齐福银
  郑定业 刘铁旦 王兰香 王景英 李丰实 楚松坡 张花梓 陈拴紧 常花枝 陈顺江 朱星爽 任得聚 周桂梅 鲍文彬 吕万顺 魏银亮
  孙瑞敏 申国民 白留遂 李万彬 司永顺 郭玉衡 宋治业 王兴润 邢天增 王培俊 刘建增 朱昌举 陈秀荣 黄刘合 王彦池 张国治
  张玉拴 冯水龙 杨治安 崔喜菊 徐明德 樊汉卿 王凤琴 郭爱琴 李清柯 赵菊梅 钱秋芳 包明钦 赵书立 桑菊梅 宋金昌 王花荣
  于金花 曾保萍 李云璞 王大妮 冀二妮 韩喜镯 朱莲枝 周秋霞 牛爱云 桑淑惠 郅二乾 刘金钟 钱新国 谷文灿 牛德臣 张合法  
  王运兴 卢仁俊 王德录 秦大臣 周春玲 任明安 郭国林 高秉臣 张改花 侯振亭 袁梅兰 尚秋芬 郭会玲 李春琴 邢双印 张德林  
  马桂兰 常玉枝 魏芙蓉 赵俊花 王 雪 赵金梅 郭俊花 潘金英 杨得震 李凌云 方爱伦 樊俊甫 贾国宣 郑化庚 张明德 刘本荣  
  周树森 路三妮 刘长更 李银亮 李同立 杨韩拴 张松茂 郑石林 李淑萍 王书兴 
 
部分学校简介

郑州市财政干部学校

  郑州市财政干部学校位于新城区长胜路,是经郑州市编委批准于1993年9月在密县财会学校基础上组建,隶属郑州市财政局,旨在培训各行各业的财会人员,以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学校成立以来,不断改善办学条件,1994年建成建筑面积1500平方米的教学楼,1995年,学校总建筑面积达4000平方米,可安排500名学员学习、食宿。全校教职工58人,开设有全日制财会职业中专班6个,财政干部培训班1个,中华会计函授中专班3个,短期会计培训班1个,在校学员达600人。十年间,共开办各类培训班67期,培训5580人次,有1200余名学员获中专以上文凭,有157人被评为会计师职称,经过工作实践和锻练,有32人走向领导岗位,88人担任财务科正、副科长,120人担任主管会计,为全市经济发展发挥着重要作用,学校先后被评为省、市先进单位,并被市政府命名为"文明单位"。

财校领导更迭

  校 长:李东泉 1993.9-
  书 记:张树松 1993.9-
  副校长:曲红亮 1993.9-  郭建涛 1993.9-  陈建军 1995.10-

新密市卫生学校

  该校是培养乡村医生的中等专业学校,位于城区北密新路,占地面积20亩,建筑面积1.11万平方米,有教职工75人,配有各种教学设备、仪器、图施条件。1989年纳入省教委成人中专招生系列;1990年5月以迪根为团长的世界银行考察团来校考察,对学校的医教工作给予高度评价;1990年11月学校的教改工作在国家医学教育会议上进行交流;1993年学校被省卫生厅命名为"合格县(市)级卫校";1995年12月,经郑州市教委验收,获"合格职业学校"称号。

卫校领导更迭

  校 长:曹智富 1984.6-
  书 记:王明善 1985.1-

新密市职业技术教育中心

  该校位于新密市南环路东段,创办于1988年,是集成人教育、职业教育为一体的综合性职业学校,占地面积302亩,建筑面积2.24万平方米,教职工137人,在校学生1250人。开设有微机、财会、机电、武警、幼师等10多个专业。建校之后,不断完善各种教学设施。投资42万元,配置教学仪器,图书馆藏书5.2万册,各种报刊杂志217种。学校开设有养殖场、日光温室、幼儿园等实验基地供学生实习。至1995年已向社会输送合格毕业生2500余人,成为发展经济的一支新生力量。1989年该校被评为河南省示范性职业学校,1992年被国家教委定为省级重点职业学校,1993年被省教委定为国家级重点职业学校预备校,1995年被评为郑州市职业教育教改先进集体,郑州市职业教育先进单位,于1995年10月顺利通过验收。

职教中心领导更迭

  校 长:张玉亭 1988.-1992.2  张泰鸿 1992.2-1993.8  王灵生 1993.8-(兼)
  书 记:张玉亭 1988.-1993.8  张泰鸿 1993.8-

新密市教师进修学校

  新密市教师进修学校位于新城区开阳路东侧,占地16亩,建筑面积6400平方米,是一所教学设施完备、师资力量雄厚,并经省政府批准、备案、具有发证权的中等专业学校。1995年共有教职工57人,其中教师45人。学校教学设备完善,集办公、实验、电教、计算机、图书、阅览为一体的综合楼、学员宿舍楼、教学楼和艺术楼为教学创造了良好的环境。图书馆藏书达1万余册,实验室、计算机房、语音室、配备电化教室、卫星地面接收站、绘画及舞蹈专用教室等,为教学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十年间,学校面向中小学教师进行了学历补偿教育,其中中师脱产进修10届,中师业余进修5届,毕业学员2000余人,举办各类短期专业培训32期,参培人数达1500余人。学校还与郑州教育学院、中州大学、河南大学等院校联合举办专科和本科学历进修,先后毕业学员700余人。仅1995年就开办不同层次的教学班40个,参培人数达3000人,在郑州市效县中属于首位。
  1991年以后,学校确立了"以师资培训为主,充分发挥教师进修学校的优势和教育的经济价值,拓宽办学渠道,实行多元办学,为发展地方教育,振兴地方经济服务"的办学指导思想,确定了"改善办学条件,优化育人环境,强化内部管理,提高培训质量"的学校发展总目标。至1995年。作为全市中小学教师的培训基地,学校已初具规模,成为符合省教委规定的标准化、规范化的进修学校。

进修学校领导更迭

  校 长:刘子仪 1986.3-1987.12  桑丙辛 1988.1-1991.8  郭来运 1991.9-
  书 记:刘子仪 1986.3-1991.8  王海林 1993.8-(兼)

郑煤集团公司职工大学

  郑煤集团公司职工大学是一所煤炭职工高等学校,始建于1975年,1983年10月经河南省人民政府批准正式成立,1984年7月原教育部核准备案。经二十余年的建设,学校已初具规模,1995年校园占地面积47亩,建筑面积1.5万平方米,开设有采煤、机电、财会等专业的专科学历教育和采煤、机电、财会、计算机应用、发配电等专业的中专教育。学校现有教职工87人,其中具有高级技术职称的7人。学校有完善的教学实验设施.建有4000余平方米的教学楼、2500平方米的实验室,拥有电子、物理、电机等7个实验室,并有语音室、计算机室、电化教室等教学设备,计算机室配备有各种型号计算机30台。学校建有职工家属楼、餐厅、锅炉房、托儿所等生活福利设施,已逐步形成一个多功能、多规格的成人教育培训中心。至1995年,学校共为煤炭系统培养大、中专毕业生1170名.培训各类人员6000余人次。1984年被郑州市人民政府命名为文明单位,1991年7月被河南省委、省政府命名为文明单位。

郑煤集团公司职工子弟中学

  郑煤集团公司职工子弟中学位于郑煤集团公司西部文化路,是一所包括小学、初中和高中在内的完全学校,创建于1961年8月,前身是新密煤矿学校,1989年更名为郑州矿务局职工子弟中学,1995年12月更名为郑煤集团公司职工子弟中学,是郑煤集团公司普教系统唯一的一所公司直属学校。占地面积2.11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421平方米,固定资产300余万元。全校有教职工260人。在校学生1879人,教学班39个,其中中学15个,小学24个。
  至1995年,为国家高等院校输送人才162名,为郑煤集团公司培养后备劳动力2983名,成为郑煤公司普教系统培养人才的重要基地。1993年,学校被河南省煤炭工业厅命名为"河南省煤炭系统普通基础教育规范化学校",1995年先后被煤炭部命名为"标准化中小学",被郑州市委市政府命名为"文明单位标兵"。

新密市实验中学

  该校位于城区北环路,座落于青屏山麓。屏峰塔下,是市政府筹资和社会各界集资兴建的一所现代化、超一流的重点普通高中,占地面积126亩,建筑面积3万余平方米,可容40个教学班。校内布局分行政、教学、生活、活动4个区,依地势而建,形成错落有致、新颖别致的建筑格局,合理的绿化设计,使其成为园林式的花园学校。校内设施齐全,设备先进,成为"新密景点.教育的窗口"。该校于1990年开始筹建,1992年10月举行奠基仪式,1995年7月基本建成,总投资2800万元。1995年7月31日定名为"河南省新密市实验中学",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席启功题写校名。1995年8月开始招生,至1995年底,全校有教职工208人,其中高、中级教师74人,共设3个年级,32个教学班,在校学生1800余名,学校设教导处、政教处、总务处、基建处、办公室。

实验中学领导更迭

  校 长:杨爱远 1995.8-
  书 记:李福义 1995.8-
  副校长:刘福立 1995.8- 郭晋良 1995.8- 范同盈 1995.8- 闫福威 1995.8- 刘福顺 1995.8- 邵文丁 1995.8- 张海泉 1995.8-

新密市第一中学

  新密市第一中学位于老城区,1986年以后,学校步入发展和提高阶段。1989年以前设初中部和高中部,1989年以后初中部停止招生,高中部扩大招生,至1995年8月,共有24个教学班,在校学生1500余人,教职工148人。1995年8月,随着实验中学的落成招生,按照市委市政府"三校并行发展"的决议实行师生分流,至1995年底,在校学生1300余人,教职工135人。
  十年间,学校不断深化改革,实施科学管理,1986年8月以后开始实行级段管理.1992年8月以后实行教职工招聘制,搞活内部机制。学校强调以德育为首,全面育人,教学质量逐年提高,高考录取人数由1986年的160余人增长到1995年的300余人,特别是卓有成效地开展了科研活动,促进了教学,生物教研组的《卫星搭载蕃茄种子种植实验成功》论文获全国"小星火杯"二等奖,有15篇教学论文在省级以上报刊上发表。1992年以后,学校连续4年荣获郑州市教育教学先进单位,1991年被郑州市委市政府命名为"文明单位",1995年被郑州市教委首批命名为"文明学校"。十年间,学校办学条件得到进一步改善,1988年投资30万元建实验楼一幢、1628平方米,1992年投资76万元新建可容纳24个班的教学大楼,建筑面积2438平方米;更新办公及学习设施1500余套;充实图书5000余册;组建校史展览室,新添置教学显微镜10台、钢琴1架、电影放映机1部、教学用彩电10余部,购置安装闭路电视播映系统、程控交换机一部,内部电话35门。同时硬化、绿化、美化了校园,学校面貌大为改观。

一中领导更迭

  校 长:杨爱远 1984.8-1995.8  张新杰 1995.8-
  书 记:李文定 1969.5-1995.8  张彩璜 1995.8-
  副校长:刘福立 1984.8-1995.8  张彩璜 1984.8-1995.8  张新杰 1992.10-1995.8 郭根理 1995.8- 冯松治 1995.8-
  副书记:刘永清 1984.8-1993.8  杨春云 1990.1-

新密市第二中学

  新密市第二中学属郑州市重点中学。位于刘寨乡刘寨村,北靠宋寨火车站,南临轩辕黄帝宫。这里交通方便,风景秀丽,是炎黄子孙文化摇篮。学校占地面积85亩,建筑面积儿303平方米。教职工165人,其中特级教师1人,高级教师28人,一级教师48人;1995年共有24个教学班,在校学生1720人。学校坚持德育为主,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教育教学成绩在全市独占鳌头,1986年至1995年,考入全国重点院校145人,本科513人,大专853人,中专381人,其中考入清华大学2人,在全国及省、市学科竞赛中获奖学生达124人,1994年,孙广杰获全国数学联赛一等奖。教学科研成绩斐然,1991年至1995年教师编研各类教学资料21部,在各级刊物上发表论文百余篇。十年间,学校多次被省、市评为先进,1991年被省教委授予体育达标先进学校,1990年以后被郑州市命名为"文明单位"和德育工作先进单位学校。

二中领导更迭

  校 长:李福义 1985.7-1995.7  范同钦 1995.7-
  书 记:王银芝 1978.7-1987.8 郭来运 1987.8-1991.9 李福义 1991.9-1995.8(兼) 田河山 1995.8-
  副校长:郭来运 1985.7-1987.8 杨春云 1988.4-1989.10 范同钦 1988.-1995.7 郭进良 1993.8-1995.7 王增华 1995.8- 王景涛 1995.8-
  副书记:田河山1988.-1995.8 周银甫 1992.8-

新密市直第一初级中学

  该校位于城区文化路,始建于1985年,占地面积25.8亩,建筑面积6.4万平方米,教学楼2幢,办公、实验等各种楼房4幢,学校各类配套设施齐全,是郑州市花园式学校,环境宜人。1986年开始招生,至1995年,学校共有24个教学班,在校学生1700余名。十年间,共毕业学生3000余名,升入各类高中和中等专业学校学生2850名,升学率达95%。全校有教职工124人,其中高、中级教师42人,97%以上教师达到大专以上学历。1991年以后,大力发展艺术教育,开设艺术班,组建有全市第一支管弦乐队,曾在国家和省、市组织的各类演出中多次获奖。

市直一初中领导更迭

  校 长:马鲁斌 1986.6-
  书 记:孙石岭 1987.6-

新密市实验小学

  1978年开始建校,位于城区农业路北段,原为新县城学校,1992年8月更名为实验小学,占地面积18亩,建筑面积4000平方米。学校共设33个教学班,教职工108人,在校学生达3100人。十年间共毕业学生3000余名,合格率100%。1992年创建的"小天鹅"管乐队曾多次在省市组织的演出中获奖,儿童画创作多次参加世界各类儿童画展,其中一些优秀作品分获各类奖牌。

实验小学领导更迭

  校 长:陈调阳 1980.1-1988.8  卢建锋 1988.8-
  书 记:陈调阳 1988.-

私立开智小学

  该校是新密市第一所私立学校,由市委党校退休干部钱得坡创办并兼任校长,1994年经市教委批准办校,位于市委党校院内,与党校签订校址合同,建筑面积6000平方米,活动场地2000平方米,各种设施投资35万余元,图书6000册。学校教职工29人,全部为择优招聘的中师以上学历教师,学校与原教师所在教育主管部门签订借调合同,教师的定级、职称、工资晋升由市教委统一管理,学校每年向市教委交纳3%的管理费。1994年8月开始招生,共设1至6年级10个教学班,在校学生550人。办学经费自收自支,根据《河南省社会力量办学管理办法》规定,1995年对学生每期收费300元,用于教师工资和办公费支出。学校除开有全日制小学课程外,还加开有英语、计算机等课程,开发学生智力。1994年获市教委"办学先进奖"。

新密市实验幼儿园

  市实验幼儿园位于新城区青屏大街,其前身为县直幼儿园,1995年7月更名为实验幼儿园,占地面积6亩,建筑面积4800平方米,总投资380万元。1986年前,全园只有平房24间,建筑面积600平方米,3个教学班,在园幼儿120名;1986年后,随着城区的不断扩展,非农业人口的增加,县政府于1989年投资50万元建起一幢1200平方米的教学大楼,入园幼儿达300余名,并充实了教学设施和玩、教具,办园条件逐步得到改善;1991年,幼儿园多方筹资80余万元新建一幢教学楼,建筑面积2800平方米,在园幼儿达600余名,至1995年,幼儿园自筹资金100万元对园舍进行了改造,硬化、绿化和美化环境,增加教学设施,办园条件进一步改善,全园共有21个教学班,在园幼儿840名,教职工90人。同时幼教工作注重内部管理、实行全员招聘制,保教质量逐年提高。1995年,有10名幼儿的儿童画作品被送到日本参加世界儿童画展评,获金牌1枚,银牌3枚,铜牌4枚;1995年6月参加市教委、市总工会组织的幼儿体操和幼儿故事大赛均获一等奖。1987年以后,连续9年被郑州市教委评为幼教先进集体,对全市幼教事业起到了辐射作用。

实验幼儿园领导更迭

  园 长:蒋西现 198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