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宫道
据说,明末李廷玉创立八卦教,其弟子8人,分掌乾、坎、艮、震、巽、离、坤、兑各卦,统称八卦真人,共保李廷玉为主。这八卦与一主被称为九宫,故命名九宫道。
九宫道传人项城的确切年代,已无可考证。但据此道在民国期间传道时,仍沿用大清宣统的年号,似可说明清末时期即有存在。据档案记载:民国8年(1919年),新桥乡吴庄村人蒋义兰,加入九宫道。民国9年(1910年)沈丘县九宫道道首王道璧、王体修在郑郭、丁集、官会、范集、老城、孙店、三张店、李寨等乡,发展道徒,并先后培植孙立科、师洪祥、师洪昌等13人为道首,设立堂子。到民国36年(1947年),已发展道徒1万余人,波及全县不少乡村。
九宫道的道首,称当家的,常以传道为名,骗吃、骗喝、骗钱财等。他们发展道徒的方法,采取亲串亲、邻串邻、熟人串熟人和镇宅子、看坟园、驱鬼治病等诱人人道。他们传有四句“真言”,即:“已而,弟子,×××,给先天爷磕头。”他们一再告诫道徒,此“真言”不得向外人泄露,否则遭天打五雷轰,身化血浓。九宫道内部多以单线联系,垂直领导。
九宫道的目的是建朝称帝,坐天下。为此,他们把每年的农历正月十五日、七月十五日、十月十五日定为三元,把立春、立夏、立秋、立冬定为四季。在三元、四季,道徒必须按时交纳道费,又叫季子钱,以便招兵买马。他们中的骨干分子于1950年、1951年间,在范集、高寺、新桥、官会等乡,勾结国民党反动派的残渣余孽,组织所谓地下军,称鄂豫皖边区前线剿共总司令部,进行秘密活动,准备纠合暴乱,推翻人民政府。
1950年10月,项城县人民政府遵照中共中央《关于镇压反革命的指示》精神,发动群众,揭发反动会道门的罪恶活动,重点打击其首要分子,号召凡是参加反动会道门的人,要主动登记、自首、退道。这一时期,镇压了自称黑虎星、姜太公下凡的反动道首丁运昌等5名,逮捕判刑11名,依法管制7名,全县悔过登记、自首的道徒1.2万余名。
1956年春,破获新桥集九宫道点传师赵永德组织的收元军;1970年破获城郊乡夏万庆、张作清为首的九宫道复辟案件;1984年9月破获了丁集乡凡希振为首,勾结袁启泽、赵庆生、杨树勋等人进行的九宫道复辟案件。
二.一贯道
起源于清光绪年间的东震堂,传至第17代祖师路中一时,取《论语》中的“吾道以一贯之”,故名一贯道。
民国34年(1945年)11月,一贯道点传师李金铭,由周口镇初次到水寨镇(当时属淮阳县)传道,发展程宪章、程续祖、王鸿文、李运山为道徒。次年4月设立一贯道佛堂。到1950年发展佛堂16处,道徒184人,骨干16人。民国36年(1947年)7月,漯河吴沟营人王爱民、袁天济在老城高果善家设立一贯道佛堂,发展李恒性、张勋益、高果善、夏清轩(女)为道徒。到1949年先后建佛堂27处,道徒发展到485人,骨干13人。此时期,新桥乡、傅集乡也有一贯道组织,设佛堂15处,道徒146人。
一贯道的主旨是万道归一。他们到处煽阴风,点鬼火,散布反动言论。1951~1958年,人民政府在四次打击反动道会活动中,对有罪恶的道首和骨干分子杀2人,判刑7人。
1960年春,政府破获并打击了老城一贯道骨干分子李恒性、马培兰串联上蔡县道首陈海、周德富等密谋掀起的复辟活动,对首犯李恒性、马培兰、杨玉凤、夏清轩等人分别判处有期徒刑。
老城一贯道点传师袁启香,1967年刑满释放后,又在次年正月恢复会道门的不法活动。他们扬言“先杀共产党,后杀共青团,然后再杀积极的老社员”等等。1973年其组织成员被政府一网打尽,主犯袁启香再次被依法判处有期徒刑15年,其它主要成员分别从严惩办,该组织彻底瓦解。
三.天仙庙道
它的创始人刘廷芳,自称是姜尚亡魂伏体,传道于他,故自称祖师,尊姜尚为鼻祖。
这个道有7个支派,其中3派传入项城,即:五派又称正派,由王明口乡柳杭人王书士和常国兴主持道务;六派又称道派,由官会乡常营村人孙永元主持道务;七派又称学派,由官会乡赵庄人赵文三主持道务。到民国16年(1927年)后,传到八派又称记派,由丁集乡田楼村人田佩山主持道务。以后继续发展到20派,论辈相称。辈列由20个字组成:“世宗崇端正,道学记英明;青修合原化,德玉瞻仁荣。”他们设有佛堂10处,发展道徒300余人,布及项城4个乡28个村。
天仙庙道在道义上宣扬以太极为正,行动上诈骗钱财,以达到骗道众,制造混乱,建朝称帝的目的。人民政府在打击反动道会活动中,发动群众,认识庙道的反动性,教育道众和少数道首划清界限,并将其依法取缔。
四.三华堂
它又名西佛堂、东佛堂、瑶池门、斋堂子等。此堂于民国19年(1930年)由四川省易某传人,在老城关帝庙设立“西佛堂”,发展邓道含、张道海等为信徒(称众生);又设立东佛堂(或名圣德佛堂),发展吴灵真(女)、吴定真(女)、张九莲(女)、吴云亭(女)、葛远全等为众生。另在黄堤湾、鹅流口、梨园桥、小董庄、杨楼、尚店各设有佛堂,分别发展众生423人。他们发展的对象是:所谓童子体、节妇、鳏汉之类的人,后来大部分对象是老头、老婆。凡人堂者不得婚配,坚持吃斋(不吃葱、韭、芥、蒜、肉类),烧香念经(《梦寿经》、《玉皇新印经》等),还要遵守“三规”(佛规、僧规、法规)、“五戒”(杀生、贪色、偷盗、妄语、饮酒)。其发展方法是以个人串连或以看病为名,驱鬼治邪,并以给死者超度亡魂为由,劝人入堂。他们胡说:“入了佛堂,可以让死者不下地狱,不受苦,到西方极乐世界;天有33层,可到最高一层。”
三华堂在1953年被政府取缔。
五.义星道
它又名红枪会、大红学、红学会、红学道。项城的红枪会起源于何时,由何人传人已无可考证。民国16年(1927年)春,新桥乡三官庙等村的红枪会在位桥围剿高积昌的股匪中死得尸横遍野,红枪会所谓刀枪不入的护身符不灵了。民国31年(1942年)在丁集乡朱阁村也有红枪会组织。同时,官会、傅集、三张店、贾岭等乡也都有其组织,道徒甚众。在丁集乡王冠桥设有性质略同的蹦子会(又名七星快鸡会),道徒颇少。他们发展道徒时,在点场摆供、焚香、烧黄表,人道者先沐浴净身,再由点道师用朱砂笔写出递表,上写道:“某地、某村弟子某某(人道者)尊师学徒,某某(传道师)给马先生收一徒弟,请你代表收下。”新道徒另写升表,文辞日:“弟子身小力薄,情愿在祖师老爷麾下,学习神法、神诀、神咒,千军不怕,万将敢敌。”他们敬奉南海大士、西天佛祖、孙悟空、李哪吒、大鹏金翅鸟、桃花娘娘、关老爷、黄飞虎、姜太公等为祖师。
义星道原是自卫性的群众组织,但是发展到后期,已被地主阶级所利用。1948年淮海战役后,豫皖苏边区土改工作队来项城,发动贫苦群众,准备斗地主、分田地。恶霸地主看到自己的末日到来,为保护其利益,就蒙骗红枪会,组织反动武装,在三张店乡的匪首阎至宪、阎坤华、阎丙勋等人的操纵下,在石楼寨与人民武装力量相对抗。同年在大赵庄、庞庄组织450余人,持着刀枪与军分区团队、县大队顽抗。这两次反革命暴乱被平息后,他们又策划黑夜到任庄、马庄,先剿区部,后杀害村干部。由于机遇不适,阴谋未逞。1950年在土地改革时,匪首阎至宪、阎坤华被人民政府镇压,阎丙勋被判处劳动改造。1951~1953年的3年镇压反革命中,红枪会组织被政府取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