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焦作北站
焦作北站原名焦作车站,建于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现由待王转运场、焦作老场、新场组成。
1、待王转运场 主要办理新焦线旅客列车和货物列车的到发,编组始发列车和解体到达卸车,以及市东部14个厂矿专用线的取送作业。场内有7条到发线,总长度为5540米,牵出线1条,长为1057米,其它线路5条,总长度为2760米。新焦线上、下行正线在本场通过,站内信号6502型电气集中设备正在改建、安装。
待王场配属调车作业机车两台,接发列车能力每日45列,改编能力每日43.2列。1984年并入焦作北站。
2、焦北老场 即原来的焦作车站,1949年之后,该场设备进行过多次技术改造,由原来的4股道扩建为11股道,并修建了488米牵出线1条。1958年,李封车站并入焦作北站。1966年,詹东线移交郑州铁路局,1966年,新建的焦作客运站开通使用,原焦作车站改名焦作北站。
1976年,建成6502型电气集中信号设备,并在车站北侧修建51 O平方米的信号楼一座。
老场担负着焦作市的主要货运业务,但由于位于市中心,货场无法扩大,现有货场的吞吐能力远远不能适应焦作市工农业生产发展的需要,拟建新的货场,正在选址和筹备中。
3、焦北新场 位于老场西部。1978年,为适应焦作市电力工业发展的需要,在车站西部修建的电厂交接站,称为新场。场内有6条配线,主要办理焦作电厂卸车的到发和交接以及西部专用线小运转列车的通过。日均办理卸车交接150辆。
二、焦作车站
焦作车站位于焦作市南郊,是单一办理铁路旅客运输业务的三等客运站。
焦作车站修建于1965年,1966年1月1日开通使用。其中心位于新焦铁路OK60+120米处。开通使用时为单线区间4股到发线。1985年,为配合新焦铁路复线工程和太焦线电气化工程,开始了有5股到发线的客车到发站场的建设。
1986年,该站信号联锁闭塞设备全部实现了电气化,区间为双线自动闭塞,车站为6001型大站电气集中,全站道岔由控制台集中操纵。信号全部为色灯信号,行车室控制台就可掌握全站情况,车站建有客车上水设备。
焦作车站建筑面积约1000平方米,其中,候车室600平方米,行李仓库400平方米。有三个站台。1983年以后,陆续修建了旅客出站地下道和出站口,并将三个站台全部进行了路面硬化,改善了一些附属的照明设备,使站容站貌有了较大的变化。
焦作车站是焦作市的重要门户,但现有站舍式样陈旧、容量较小,不能适应旅客流量迅速增长的需要,仍有待进一步改造。
三、月山车站
月山车站位于焦作市西部,是新焦、太焦铁路的终点站,焦枝铁路的起点站,担任新焦、太焦、焦枝三线车流的集散,分担郑州北站的部分任务,在晋煤外运中起着重要作用。为二级三场布置形式,有月山场、九府坟场、柏山站和水运乘降所。
1、月山场 建于1969年11月初,1970年6月20日开通使用时,仅有10条到发线。1975年修建4条编组线,同年5月1日正式担任新焦、太焦、焦枝铁路的编组任务。1978年又增修2条到发线,6条编组线,1985年建成使用。
到发场位于车站南侧,和编组场横列布置,办理各种列车的接发和技术作业,到发线12条共10382米长,3条接发旅客列车线,9条接发货物列车线。该站于1970年建成电气集中信号设备,电路制式为DZ111型。车站北侧建有面积为405平方米的信号楼一幢,1979年开通对九府坟货场的遥控设备,由月山遥控九府坟货场,集中办理全站的列车到发进路、调车进路和信号开放。因设备原因,1985年停止使用,改为分场控制。
编组场有14条半编组线,其中4条可向洛阳、晋城北方向直接发车,总长度为11678米。有东、西两个驼峰,东部为小能力驼峰(土驼峰),头部梯型布置,人工扳道;西驼峰为非机械化驼峰,北侧建有208平方米驼峰楼,控制台采用"电号--7021"驼峰自动集中设备,进路储存器容量为24勺,可以编放过程中陆续补入,头部线束布置。
2、九府坟场 在月山场西部,相距3公里,建于1958年,有到发线4条,1970年,配合月山场建设将到发线延长,1974年,增设一条到发线,5条到发线总长达3719米,同时,开通中间站电气集中设备。1985年4月1日停办客运业务。
3、柏山站 建于1905年,后在解放战争中被拆除。1958年又重新建设。有到发线4条,总长3526米。1985年4月1日停办客运业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