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小麦
(一)做好播前准备工作
深翻土地,施足底肥、浇足底墒水。选好品种,精选种子,播前晒种,药剂、肥料拌种。
(二)适时播种
根据气温、土壤及品种特性定播期。平原水肥地一般在9月底~10月上旬播完冬性品种,10月5~15日播完春性品种。山丘旱地一般用冬性品种,做到"趁墒不等时,时到不等墒",在9月下旬播完。
(三)合理密植
平原水肥地以主茎和分蘖成穗并重夺高产,播量较小,一般冬性品种每亩8公斤左右,春性品种9公斤。山丘旱地以主茎成穗得丰收,播量较大,一般每亩9~10公斤。
(四)田间管理
冬前管理,出苗后查苗补种。冬季因苗管理,促弱苗、控旺苗、稳壮苗。促弱苗的方法是早施肥、早浇水、早中耕、促根增蘖,形成壮苗。控旺苗的方法是深锄断根或镇压。山丘旱地主要是防旱保墒,普遍中耕。
春季管理做到合理追肥、浇水、适时中耕保墒。高水肥麦田,在春生一叶到三叶期不追肥,不浇水,只中耕,控小蘖,促大蘖。到春生四五叶露尖时,即3月底,4月初再追肥浇水,一般亩施尿素5~7公斤。中水肥麦田在立春后抓紧中耕,到2月下旬春生一叶露尖时,一般亩施碳铵25公斤,追肥后浇水、中耕。到春生五叶露尖前,对脱肥发黄麦子可补施少量尿素。山丘旱地持续做好中耕保墒,注意雨后中耕和趁雨施肥。
后期管理。在孕穗期,用0.3%的磷酸二氢钾或0.1%的尿素溶液喷洒叶面,并注意适时浇灌浆水、麦黄水,及时防治麦蚜、红蜘蛛、白粉病和赤霉病。
(五)收获期
山前旱地在5月中下旬,水肥地在5月底,6月初。
二、玉米
(一)播种期
春玉米在清明前后,5厘米地温达到10℃以上时播种。夏玉米一般在6月上中旬播种。80年代实行套种,玉米播期提前到5月中下旬,在小麦成熟前套种于麦田行间。
(二)种植密度
玉米种植密度普遍较低,一般每亩在2000株左右,影响产量。80年代推广良种配套,密度提高到3500~4500株,亩产量一般在350公斤以上,高产达到了650公斤以上。
(三)播种方式
60年代多为深翻整地或随犁掩种。70年代推广了育苗移栽、铁茬抢种和玉米套种。80年代主要为玉米套种。山丘旱地仍有随犁掩种的。
(四)田间管理
苗期 出苗后,抓紧查苗补栽和中耕,特别是套种玉米。对生长弱势苗追施少量速效性氮肥。
中期 70年代采用"一炮轰"施肥法。进入80年代推广分期施肥法。施肥后浇水,中耕培土。80年代还推广了浅中耕灭茬不培土技术,有抗倒伏作用,效果明显。山丘旱地须重视中耕,蓄水保墒遇雨追肥。抽雄穗前防治玉米钻心虫。
后期 一般不再施肥,主要是保证水的需求,旱浇涝排。抽雄穗后,需水量最大、土壤含水量保持在20%左右。对个别脱肥地进行根外追肥。
(五)收获期
当茎杆变黄,叶片枯黄,苞叶黄白松散,子粒变硬时收获。时间一般在9月中旬开始。
三、水稻
(一)育秧移栽水稻
1、做好种子准备播种前选种、晒种、浸种、催芽。
2、整好秧田 秧田冬季施足农家肥,深翻晒垡,春季浅耕整地作畦,灌水。均匀撒播催好芽的种子,用木板或铁锹将种子轻拍入泥,再以腐熟过筛的农家肥盖没种子。播期一般在4月中下旬。
3、合理灌水 以湿润为好,低温时夜灌日排;白天温度高时,日灌夜排。栽前断水炼苗,栽时灌水起秧。
4、大田栽培管理前期,秧龄45~50天,6月上旬移栽。插栽密度,一般为每亩2~2.5万穴,常规稻每穴3~5株,杂交稻每穴单株。
返青后及时施肥,促进分蘖。拔节时适当控水晒田。穗分化期增施肥料,深水灌溉,保证穗分化进行,并注意防治病虫害。
后期适当补肥,湿润灌溉,成熟前断水。
(二)水稻麦茬旱直播
1、选择土壤肥沃,地势平坦,灌水方便的地块。
2、选择生育期适中、耐旱、抗病、优质、高产的品种郑州早粳和黎优57。
3、播前晒种,药剂肥料溶液浸种。
4、播期愈早愈好,郑州早粳不晚于6月15日,黎优57不晚于6月10日。
5、播种要深浅一致,播深2~3厘米。播种密度,郑州早粳每亩9~10公斤,黎优57每亩5~6公斤。
6、田间管理播后及时浇蒙头水,遇旱连浇两水,保证出苗。三叶期结合浇水施分蘖肥,每亩尿素12~15公斤或碳铵25~30公斤。
麦茬稻生育期短,不能蹲苗。四叶后必须适时浇好分蘖、拔节、孕穗、开花和灌浆水,保持地面湿润。5~6叶期再追施尿素每亩10公斤或碳铵15~20公斤。抽穗前后喷洒磷酸二氢钾1~2次。
及时防治蓟马、叶蝉、卷叶螟、二化螟、稻瘟病、白叶枯病等病虫害。
四、红薯
(一)育秧
一般采用简易阳畦育苗。用牲畜粪作酿热物,春分前后排薯,一次浇足底水,盖塑料薄膜防寒保温。
(二)整地扦插
一般为平畦,也有起埂栽培。春红薯扦插时间一般在4月底5月初。栽时挖穴浇水,一般采用耐旱性强的直插法。密度一般每亩3000~5000株。
(三)管理
全生育期一般不浇水不施肥,只进行灭草翻秧。80年代逐步推广了不翻秧。
(四)收获期
一般在10月中旬,气温10℃以上时收完,不过霜降。
五、谷子
全区多为夏谷,采用干土寄种和趁墒抢种。行距两垄麦茬或30~40厘米。播后手工间苗者少,多采用锄间苗。80年代政府强调手工间苗,亩留3万苗左右。整个生育过程,只进行中耕除草,很少追肥浇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