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14年(1925年),开封中州大学学生王大中(武陟老城人>,加人中国国民党。民国15年(1926年),王大中加人中国共产党,并和共产党员翟茂林等利用国共合作的机会,在县立第一完全小学建立国民党武陟县党部。不久,县党部成员经冯玉祥部师长冯冠英批准后,公开挂起招牌进行活动。1927年“七·一五”反革命政变后,王大中、翟茂林等被迫退出国民党县党部,从此县党部停止活动。尔后,国民党河南省党部派人来武陟县恢复县党部,选举了县党部执行委员会,由省党部在执行委员中指定周玉亭(孟县人)担任书记长。民国18年(1929年),张敬忠(小原村人)任县党部党务特派员。民国27年(1938年)2月,国民党县党部与中共武陟县委合作共同组建武陟县抗日民主政府和抗日人民自卫队。民国29年(1940年),县党部党务特派员宋璋、赵畴九、索纪伦、裴绪潜,组训张九安,下设直属区分部。民国30年(1941年)至32年(1943年),宋璋(老城人)任县党部书记长。民国33年(1944年)至35年(1946年),原含珍(东唐郭村人)任县党部书记长。县党部下设组训1人,宣传1人,秘书1人,干事、助理干事3人,录事1人。民国36年(1947年)至民国37年(1948年),县党部书记长原含珍、副书记长李立功,执行委员(县参议长)张久安,执行委员(参议会副议长)孟庆兰,监察委员(县保安团长)赵畴九,还有党部书记1人,干事4人。县党部辖县参议会区分部、县政府分部、县直属区分部和财委会、古阳乡、嘉应乡、城镇、复兴乡、木栾乡、岳庄学校、城镇中心学校、朱原村、驾部、方陵等14个区分部。1948年lO月,武陟县城解放,国民党县党部彻底垮台。
1950年2月,武陟县人民政府布告示众,解散国民党组织。在木城,设立登记站,号召国民党员进行登记,交出证件,承认职务。年底,共登记国民党员282人,其中,组长以上15人。
附: 三民主义青年团武陟县分部
民国28年(1939年),武陟建立中国三田民主义青年团支部,苏质甫(全义)任书记。民国32年(1943年),成立中国三民主义青年团武陟县分部,分部主任李壮士(岳马蓬人)。三青团分部下设组训股、宣传股、总务股,有书记1人,干事6人。民国33年(1944年),杨志忠(西滑封人)任县分部主任。民国36年(1947年)3月,李立功任三青团分部主任。发展三青团的重点是省立武陟中学,县立师范学校,内设有区队、分队。另外,在县政府机构、警察部门也发展团员。县分团部辖区队有木栾店、古阳乡、复兴乡、嘉应乡、建国乡、兴国乡、城镇乡、省立武陟县中学、直属育英小学校、县立师范学校、县直属工作队等11个区队,下设46个分队。省立武陟中学1个区队,辖5个分队。县立师范学校1个区队,辖5个分队。育英小学1个区队,辖4个分队。同年冬,国民党中央决定全国党团合并,三青团县分部合并到国民党县党部,并进行党团员登记。省三青团部为了拉拢势力,要求各县分团迅速发展团员,采取倒填年月的办法,填了不少空名,甚至将学校的点名册照抄登记为三青团员。
1950年2月,武陟县人民政府布告,号召三青团员进行登记,多数三青团员主动登记。年底,全县共登记三青团员790人,其中,区队长以上27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