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 象
气 象
概况】 (一)坚持把气象服务工作放在首位,积极主动地做好决策气象服务、汛期气象服务,为各级党政领导组织防灾减灾、指挥生产提供准确、及时、有效的气象信息,取得良好的社会经济效益。(二)加快气象现代化建设步伐,初步形成以卫星通信为主、地面通信为辅的气象信息网络。配备公文专用终端,完成了办公自动化系统的升级改造,实现了省、市、县之间公文网上传输,提高了工作效率。对电视天气预报制作设备进行更新,改善了播出效果。(三)气象科技服务与产业快速发展,市县两级防雷技术中心纳入地方编制。(四)完善运行机制,加大人员分流力度,实行严格的目标管理,促进人力资源合理配置。(五)人工影响天气工作全面启动,基础设施建设开始起步。(六)宣传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依法发展气象事业,充分运用法律手段保护气象部门的合法权益。通过全体职工努力,焦作市气象局被河南省气象局和河南省人事厅联合授予"全省气象系统先进集体"称号,被河南省气象局授予"全省市(地)局目标管理优秀达标单位"。
气候特点】 2000年,焦作市气温正常略偏高,但起伏较大;降水基本正常,在时空分布上极不均匀;光照偏少。年平均气温14.1℃~14.9℃。冬季平均气温1.2℃~2.6℃,气温接近常年,但两头偏高,中间严重偏低;春季平均气温为16.3℃~18.2℃,较历年同期严重偏高1.6℃~3.1℃,属历史最高或次高值,为异常年份。年极端最低气温为一12.1℃,出现在1月14日(温县);年极端最高气温为40.3℃,出现在5月21日(沁阳)。年降水量为516.0毫米~753.3毫米。7月,焦作市区降水量为386.7毫米,是常年的2.66倍,创历史之最,为异常偏多。年一日最大降水量为168.3毫米,出现在7月14日(焦作),刷新了该站历史极值。年最长连续降水日数为7天~8天,过程最大降水量为59.9毫米~315.6毫米,分别出现在1月10日~17日,7月12日~19日.8月3日~9日。年日照时数为1765.2小时~2289.4小时,焦作、武陟、博爱较常年偏少,其余县(市)属于正常。纵观2000年气候是利弊兼有,且利弊相当。
灾害性天气】 冬春连旱和夏季冰雹、大风、洪涝、连阴雨是2000年的主要气象灾害。冬春连旱及其伴随的大风和干热风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小麦的生长,气温高和多风沙对植树造林、森林防火和人民生活极为不利。从1月下旬到5月底降水量仅为25.1毫米~60.4毫米,除沁阳外,其他各市(县)均为有记录以来此期降水最少年份。夏季冰雹、大风、洪涝成灾和连阴雨给秋作物的生长带来了许多不利影响,造成略歉收或平产,给工矿企业、电力、电讯和交通运输等行业也带来了较大的灾害和损失。
基本气象业务】  (一)气象观测质量稳步提高。错情率为0.1‰,共创地面气象观测及报表预审混合百班无错情4个,达历史最好水平。(二)加强预报人员业务培训,做好气象信息网络系统的管理和维护,预报水平不断提高,出色的气象保障服务工作受到市委、市政府和有关部门表彰。(三)健全完善业务管理体系,进一步规范业务工作行为。加强科研工作力度,大力推广科研成果。焦作市新一代天气预报业务流程于年初设计完成并投入正常运行,该系统实现了人机交互处理系统天气预报,并进行多项本地化开发。"夏季高温预报方法"管理规范并按计划完成。"焦作市寒潮、大风、大到暴雪综合预报业务系统"推广到新乡市气象局,"焦作市新一代天气预报业务流程"推广到济源市气象局,效果显著。
气象科技服务】 专业气象服务"121"自动答询系统增加了专家热线和气象谜语竞猜信箱,服务内容更加丰富。电视天气预报制作系统进行更新,在第三届全国电视气象节目观摩评比中,荣获全国市(地)级无主持人节目综合三等奖,全省一等奖。在《焦作日报》开辟《气象与生活》专版,积极为社会公众服务。规范防雷技术市场,与焦作市建设委员会、计划委员会联合行文,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介入新建建筑物防雷设计审核、施工监督、竣工验收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