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 县
温 县

中国武术太极拳发源地
中国太极拳发源地
中国太极拳文化研究基地
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
全国农技服务体系改革建设示范县
中国十大文化休闲旅游县
全国科普工作示范县

  中共温县县委书记魏曰高,副书记李英杰、席小明。县委常委:黄腾(纪委书记)、樊振义(常务副县长)、牛俊虎(组织部部长)、吴鸿升(统战部部长)、胡义胜(政法委书记)、姬同合(武装部部长)、李黎明(宣传部部长)、郑小林(县委办公室主任)。
  县人大常委会主任赵立中,副主任姬长中、褚成富、李虎皂、任之和、史连更。
  县人民政府县长李英杰,副县长樊振义、戚太明、魏大海、黄捷、霍晓丽、王新生、郑爱珍、冯志斌、李永生、魏明旭。
  县政协主席周清水,副主席郑中义、许金生。

  温县地处豫北平原西部,南滨黄河,北临沁水,古时因境内有温泉而得名,是全国闻名的"武术之乡"、"怀药之乡"和优质小麦种子基地。全县总面积481.3平方公里,耕地总面积44.4万亩。辖温泉镇、祥云镇、番田镇、黄庄镇、武德镇、赵堡镇、南张羌镇、岳村乡、招贤乡、北冷乡10个乡镇,262个行政村,总人口42.3万人。
  2010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完成154亿元,较上年增长12%;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24亿元,增长24%;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完成3.4亿元,增长12.2%;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42亿元,增长19%;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4721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7552元,分别增长11%和14%。
  2010年,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增加值81亿元,同比增长20%;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99亿元,增长32%。产业集聚区建设实现新突破。投入6000多万元,完成了中福路及排水管网建设,实施了鑫源路绿化美化工程,建成标准化厂房6500平方米;完善"一站式"服务,设立了工商、税务、信用社等分支机构;加强闲置土地整治力度,收储土地3500亩,集聚区承载能力明显增强。集聚区新引进项目44个,总投资50.3亿元,其中超亿元项目17个,实现了超常规的大跨越,并继续呈现强劲的发展潜力。企业创新能力持续增强。开展了"县长质量奖"评选活动,福漫锻造、卷烟材料成功申报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永恩电力、远航包装机械、利伟胆固醇3项技术通过省级科技成果鉴定,京华食品被授予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天阳"、"红棉"被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新培育省著名商标5件、省名牌产品2个,承担省以上重点科技攻关项目6个,企业核心竞争力明显提升。发展环境不断改善。研究出台了支持企业发展的政策,在信贷政策不断紧缩的情况下,金融机构为企业贷款达13亿元。
  2010年,粮食生产再获丰收,小麦单产继续保持全国领先水平。新增小麦种子基地10万亩,外销种子突破6000万公斤,全国著名的育种专家吕平安培育的豫麦49、豫麦49-198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四大怀药等中药材种植面积达10.4万亩,其中铁棍山药种植面积2万亩,增长副省长刘满仓到温县铁棍山药合作社调研近一倍。现代农业示范区初具雏形。投入1200多万元,建成了农科所综合科研楼,完善了道路、灌溉等基础设施,核心区框架基本成型。生态建设实现突破。引沁工程竣工通水,在补源、灌溉和景观建设方面将发挥重省委书记卢展工在温县农科所调研要作用,书写了水利建设史上新的篇章。蚰蜒河滨河大道一期工程建成通车,老蟒河下游整治和蚰蜒河滨河公园项目稳步实施。全县植树造林面积1.6万亩,生态环境不断改善。农业现代化扎实推进。全县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达40个,天香面业被授予国家重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保和堂制药、京华食品、立达老汤、平安种业被授予省级重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新建专业合作社50个,新增土地流转面积1.3万亩,新认证绿色产品10个,机械化耕作面积达80%以上,国家级10万亩优质小麦种子标准化示范基地顺利通过验收,农业组织化、标准化、产业化程度进一步提高。
  2010年,全力服务总投资20亿元的陈家沟太极拳文化产业开发项目,国际太极拳文化交流中心开工,被列入省重点项目和"双千"工程;投资400余万元,完成了太极拳文化园和杨露禅学拳处绿化美化工程,集中整治了旅游道路沿线环境;积极运作影视剧创作和太极拳文化传承区项目,注册"太极拳"、"陈家沟"等相关商标31件。太极拳影响力不断扩大。央视《乡村大世界》、《希望英语》、《天涯共此时》等栏目对陈家沟太极拳进行了专题宣传,成功举办了太极拳邀请赛、和式太极拳观摩交流大会、太极拳功夫对抗赛。2010年,被授予中国十大文化休闲旅游县。
  2010年,在城市建设中坚持规划建设并重,推动四区联动、协调发展,城市功能和形象不断提升。市政设施更加完善。备受全县人民关注,总投资1.1亿元,宽56米、长6.3公里的子夏大街主车道全线贯通;对影响群众出行的商贸路进行了翻修,城区"五横五纵"10条道路得到及时修补;黄河路向东延伸和南出城口整治工程拆迁安置工作稳步推进。新城市水源地顺利完工,一批公厕、垃圾中转站和地埋式垃圾箱建成投用,天然气、供排水管网等城市配套设施更加完善。城市管理更加规范。成立了规划委员会、规划技术委员会和土地收储委员会,积极推进城市经营,将陈家沟太极拳文化旅游区、产业集聚区纳入城区规划管理范围,对所有建设项目实行分级审查、集体审批。扎实开展违法建设集中整治行动,查处了一批私搭乱建违规行为。积极推行城区精细化管理,将所有背街小巷、家属楼院和6个城中村纳入卫生管理范围,城区环境更加整洁。
  2010年,抓住沿海产业转移的重大机遇,采取县领导带队招商、小分队跟踪招商等模式,主动对接长三角、珠三角地区,招商引资工作取得显著成效。全年新引进外来投资项目51个,到位市外资金44.5亿元,较上年分别增长24%、35%。福马整车装配、众汇精密铸造等超亿元项目成功落地,其中总投资11.5亿元的福沃重工工业园,实现了超十亿元工业项目"零"的突破。做活对外贸易文章。加大对外贸企业的帮扶力度,重点支持万隆精铸、信谊铝业、恒泰皮业、远航包装等企业,扩大出口产品规模,提高出口产品质量,进一步提高了在全市出口中的比重。对外开放进一步扩大,被确定为省对外开放重点县,被评为中原最具投资价值县市(区)。创新土地流转机制,建立了县、乡、村三级土地流转服务机构,流转土地3.1万亩。财政体制改革、农村改革、政府机构改革等稳步向纵深推进。
  2010年,投入3.6亿元,圆满完成了惠民十件实事,一批群众关心的行路难、就医难、上学难等问题得到有效解决。(1)高标准建设完成了全长6.3公里的子夏大街。(2)建成了县医院综合病房楼主体工程。(3)完成了一中新校区一期工程建设。(4)完成了职教中心一期工程建设,二期工程顺利开工。(5)城区西部中小学顺利开工建设。(6)实施了校舍安全工程,对校园危房进行了全面加固改造。(7)圆满完成了机井及其它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任务。(8)顺利实施了引沁补源和老蟒河下游整治工程。(9)实施了安全饮水工程,2万人饮水安全得到切实保障。(10)建成了全长11公里的蚰蜒河滨河大道。
  社会事业持续发展。开工建设了一中、职教中心新校区和第三实验中小学,完成了12所学校的加固改造工程,办学条件不断改善;新选聘教师284名,加强教育教学管理,狠抓师德师风建设,教育质量明显提高,2010年高考各批次上线人数均创历史新高。县医院和徐堡卫生院病房楼建设进展顺利,新农合覆盖率达97%,就医条件不断改善。各项计生惠民行动深入实施,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4.98‰以下。社保体系逐步完善。新增城镇就业6300人、再就业2300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5%以内。新建廉租房340套,为所有敬老院配备了供暖、洗浴设施,五保户集中供养率达68%。认真做好倒房重建、冬春灾民救助工作,全年救助城乡低保对象23.6万人次,发放低保金1953万元,发放医疗救助金297万元,基本实现了应保尽保。南水北调征迁工作圆满完成,荣获全国先进集体称号。持续开展"平安温县"创建活动,加大安全生产隐患、校园周边环境和食品质量安全整治力度,严厉打击各类刑事犯罪,公众安全感指数继续位居全省前列。


  温泉镇 位于温县城区,是温县人民政府所在地,是全县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辖29个行政村(街),174个村民小组,总人口6.1万人,总面积62平方公里,耕地面积3.1万亩,滩区非耕地面积3.6万余亩。是国家民政部、建设部命名的"全国重点镇"。
  2010年新引进项目18个,其中总投资超亿元项目2个,超5000万元项目5个,项目总投资10.4亿元,实际到位资金6.2亿元,名列全县第一。项目建设扎实推进。在集聚区累计协调、收储土地3500余亩,完成了福沃工业园、中轴众汇、中小企业创业园等20余个工业企业土地协调任务;扎实开展"项目攻坚"活动,新引进的18个项目全部开工建设,完成投资6.2亿元。实施农田林网、滩区3号路更新、工业原料林和城区绿化工程,新植林木2700余亩21万余株。积极创建省级群众满意计划生育基层站所,乡所建设走到了全市前列;加强农村医疗基础工作,新农合参合率达到98%。全年,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32.1亿元,同比增长11.3%;限额以上工业增加值完成12亿元,增长14%;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9.5亿元,增长27%;地方财政收入完成3724.8万元,增长6%;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7870元。综合经济实力跃居全省第26位,名列焦作市第一。
  祥云镇 位于县城西南部,是国家小麦种子繁育基地。全镇总面积63平方公里,耕地3503公顷,辖33个行政村,其中9个移民村,总人口5.5万人。
  全镇限额以上企业数量达18个,初步形成了橡胶、铝板材、管材、制鞋、机械铸造、复合肥等6个主导产业,培育了富泉管业、丁基内胎、融鑫机械、昊邦肥业、红棉鞋业、博威铝业等6个支柱企业。传统农业优势得到巩固提升。依托平安种业、县科研站等2个科研机构,通过强力实施园区、基地、种植专业村建设工程,农业特色经济蓬勃发展,先后培育了国审豫麦49-198、平安3号、平安6号、平安7号等优质小麦繁育品种,国审豫麦49-198荣获国家级科技进步二等奖。民生和社会事业竞相发展。2010年,认真落实粮食直补、良种补贴等惠农政策,共兑现补贴资金485万元;落实"两免一补"资金达289.3万元;投资170余万元,解决了李召等村的安全饮水问题;落实医疗保障制度,新农合参合率达93%;投资5万余元为留尚等11个村安装了体育健身器材;投资5万余元完成了敬老院卫生间、洗澡间建设,敬老院入住院民达72人,五保对象集中供养率达65%;对农村低保户进行了调整、审核,发放低保资金160余元,基本实现了应保尽保。2010年,地区生产总值完成13.21亿元;限额以上工业增加值完成8.66亿元;财政收入完成1054万元;农民人均收入达到7489元。
  番田镇 位于县城西北部,总面积77平方公里,耕地面积7万亩。辖42个行政村,总人口5.4万人。是国家六部委确定的全国小城镇建设重点镇。历史人文资源深厚,有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慈胜寺及保留完整的清代民居。
  工业发展势头迅猛。有限额以上企业18个,逐步形成了以煤矿机械有限公司为代表的煤机制造、以万隆精铸公司为代表的精密铸造及模具加工、以河南东鑫热交换器公司为代表的农机制造、以双龙纸业公司为代表的再生纸等四大支柱产业;2010年招商引资项目7个,分别是投资1.5亿元的中轴众汇、投资5200万元的丰德种业、投资1200万元的台东制鞋、投资1200万元的聚星塑料、投资1000万元的慈胜煤机、投资800万元的盛安电力和投资500万元的宏鑫石棉布。农业结构不断优化。通过积极跑项目,争取资金1170万元,完成了涉及11个村的土地整治项目;争取资金750万元,实施了田间整治项目;争取资金2000万元,完成了番田镇引水补源工程,地下水位明显上升。同时大力实施粮食生产核心区建设工程,全镇42个村均被确定为小麦良种村,优质小麦种植面积达6万亩,种子交易市场年交易优质小麦种子达3600万斤;花卉苗木种植面积达2000亩;绿色供港蔬菜基地2000亩;王老吉后杨垒村金银花种植基地1000亩;伟康公司铁棍山药GAP种植基地面积达800亩;以梨、桃等为主的小杂果种植面积达2000亩。2010年,镇地区生产总值完成21.9亿元,增长40.5%;限额以上工业增加值达13.13亿元,增长20%;固定资产投资完成8.1亿元,增长30.6%;实际财政收入达908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7010元。
  黄庄镇 位于温县西北部,总面积69平方公里,辖48个行政村,总人口5.8万人。
  制鞋业保持强劲的发展势头,天狼鞋业公司走外贸出口型发展的路子,为制鞋业拓宽了更大发展空间;神龙化纤污水综合治理工程已投入试运行;为中轴福漫锻造有限公司新协调土地65亩。全镇规模以上企业22个,企业总数达到125个。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扎实推进。引进外来投资项目10个,总投资4.23亿。其中超亿元项目1个、5000万元项目3个、千万元项目5个,有3个项目入驻县产业集聚区。全年新上15个工业项目和1个技术改造项目,其中7个项目投入生产,2个项目一期工程完成。农业发展基础进一步夯实。先后争取到万亩中低产田开发、引沁灌渠、广利引水渠和祥云220千伏变电站项目。新打机井72眼、配套118眼,铺设地下管道5000米,整修田间道路10公里,新购置大型农业机械34台(部)。全镇土地流转面积达到5500亩。新植幼树15万棵,蚰蜒河绿化8公里,生态建设成效明显。2010年,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7.79亿元,同比增长14.07%;限额以上工业增加值达到10.14亿元,增长15.7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达到72100万元,增长9.77%;财政收入完成482万元,增长17.65%。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7310元,增长11.96%。
  武德镇 位于县城北部,总面积45平方公里,总人口4.5万人,耕地44815亩,辖27个行政村。
  2010年全镇建设项目达12个。润源混凝土公司投资2500万元年产30万立方商品混凝土项目顺利投产,龙海塑料公司年产4000吨橡塑颗粒项目已建成,合鑫机械公司年产3000台山药种植机项目全立柱框架车间基本建成,沁滨机械公司投资600万元年产40台滚齿机项目已开工建设。全镇彩印企业成立了行业协会,初步形成了一个彩印产业链条。农业农村工作持续推进。全镇粮食种植面积达7万余亩,经济作物面积1万余亩,总投资1200多万元的国家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已推平道路25条,新打井50眼,铺设地埋管道4万米。发展各类专业合作社6个,社员达300多户,户均年增收5000多元,其中温县广土农机合作社被农业部命名为全国农机维修示范点、被中国一拖指定为"用户服务站"。2010年,镇地区生产总值完成14.3亿元,限额以上工业增加值完成6.25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8.5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7659元。财税考核目标完成317万元以上,同比增长25%。
  赵堡镇 位于温县东大门,总面积55平方公里,耕地面积3.4万亩,黄河滩可耕地1.9万亩,辖22个行政村,总人口4.3万人。境内有公元前1525年商代帝祖乙的定都遗址,名扬中外的太极拳发源于该镇陈家沟。南水北调、西气东输、新洛公路、旅游大道贯穿全境。
  2010年新上项目15个,其中投资500万元以上的项目10个。实际利用市外资金4.08亿元,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8亿元。农业产业化得到加强。一是以焦作科源种业公司为龙头,实施"百、千、万"高产创建示范工程,打造高产创建示范方,叫响赵堡粮食高产品牌;二是以焦作市东亚鸿实业有限公司"四大怀药"深加工企业为龙头,采取公司+基地+农户发展模式,建立了怀山药、珍珠菊、牛膝标准化生产基地,带动了四大怀药的产业化发展。中药材种植面积已发展到10000余亩,形成了一批以珍珠菊、牛膝、地黄种植的专业村,增加了农民收入;三是完成了农田林网、生态廊道、黄河滩林带等工程,建成了工业原料林和生态林5000余亩。同时利用林地积极推广林禽混养、林药间种等模式,发展肉鸡养殖、药材种植,提高了林业的综合效益。太极拳开发取得新突破。以"做大太极品牌,做精太极文化,做强太极文化产业"为目标,启动了古村落保护与恢复性建设,以及中华太极园、露禅园、玉皇庙生态园等项目,使景区建设初具规模。总投资11.5亿元的中华太极拳养生旅游基地和太极拳文化交流中心项目落户陈家沟。太极拳文化交流中心、太极酒店等工程正在抓紧建设。
  2010年,镇地区生产总值完成7.79亿元,增长10%;规模以上企业工业总产值完成1.74亿元,增长12%;财政收入完成886万元,增长13.2%;农民人均纯收入7440元,增长8%。
  南张羌镇 位于县城东部,全镇总面积32平方公里,耕地2.04万亩,辖15个行政村,总人口2.7万人,是著名的鞋业之乡和铸造之乡。
  2010年,共引进市外资金4.1亿元。完成100万元以上项目40多个,500万元以上项目11个,累计实现投资1.17亿元;在建项目5个,总投资3.08亿元,包括东方鞋业制鞋项目;远东包装制品有限公司纸制品彩印印刷项目;温县大唐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矿山机械设备加工项目;温县铸造厂树脂砂铸件项目;河南华塑橡塑有限公司人造革项目。农业产业化经营进一步加强。着力培育壮大以北方药业为主的怀药加工龙头企业,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带动中草药连片种植。大力发展生态循环农业,扩大奶牛等牲畜养殖规模,通过过腹还田,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实现了养殖和粮食生产良性循环。大力发展农业专业合作组织建设,新建农民农业专业合作社4个,农民年人均收入增加2000余元。2010年,镇地区生产总值完成19.76亿元,增长15%;限额以上工业增加值完成11.91亿元,增长6%;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8.65亿,增长41%;地方财政收入完成925.23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7700元。
  岳村乡 位于县城西郊,总面积约26平方公里,耕地1.4万亩,滩区国有非耕地1万余亩。辖19个行政村,总人口2.3万人,是焦作市四大怀药示范基地,北宋时期著名画家郭熙的故乡,境内有西汉时期万石君石奋墓葬遗址--五冢洼,赵氏孤儿传说、怀梆剧种获得全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称号。
  2010年,共实施超500万元重点项目10个,其中超亿元项目3个,进驻集聚区项目4个,项目总投资7亿元,实际完成投资3.5亿元。引进了中原电容器、冷冻营养面、海盛实业等3个超亿元项目;鑫源二路顺利开通,"双十"项目进展顺利。围绕农业增效做文章,推进土地流转,发展特色农业和生态农业,扶持铁棍山药和无公害蔬菜种植,全乡铁棍山药种植面积突破5000亩;共新植幼树1480亩,其中工业原料林1120亩,围村林70亩,生产路65条58亩,穿田林网23条7亩。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0.7亿元,限额以上工业增加值4.3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1.2亿元,实际利用市外资金5.1亿元,财政实际收入突破90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7700元。
  招贤乡 位于温县西南部,总面积31.14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2.2万亩,辖16个行政村,总人口2.3万人。是晋宣帝司马懿的故里,也是温、苏等姓氏的发源地,威震中原的"司马懿得胜鼓"于2007年被列入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建筑建材、机械铸造、制鞋、农副产品加工等行业发展势头良好,产销两旺。大力发展铁棍山药、生地、中草药等特色农业,2010年全乡怀药、中草药种植面积达9000余亩,亩收入达4000元以上。2010年,地区生产总值完成6.57亿元,较上年增长12%;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5.32亿元,增长15%;财政收入完成447万元,增长10%;农民人均纯收入7100元,增长7%。
  北冷乡 位于温县城北部,总面积21.65平方公里,耕地1.98万亩,辖11个行政村,总人口2.2万人。
  2010年,北冷乡新引进项目9个,合同引进外资3.1亿元。其中2个项目已建成投产,7个项目已开工建设。已建成投产的项目有投资1200万元的焦作建国怀药有限公司年产1200吨山药派项目,投资800万元的年产80万双老北京布鞋项目;已开工项目有河南恩赐环宇有限公司生物制剂及生物酶解项目,河南炎黄动物保健品有限公司年产650吨动物保健品项目,温县嘉辉食品有限公司年产150万箱休闲食品项目,温县鑫生机械有限公司年产100台悬辊磨粉机项目,河南龙腾盛世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物饲料添加剂项目,温县富斌鞋业有限公司年产300万双解放鞋项目,温县汇鑫再生资源有限公司钢材回收再利用项目。2010年,乡地区生产总值完成9.6亿元;财政税收完成327.63万元;固定资产投资完成3.1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718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