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作新区管委会
党工委副书记 管委会主任 杜 宇
党工委书记 郜小方
党工委副书记 管委会常务副主任 刘会生
党工委副书记 杨华军
党工委委员 管委会副主任 常绪凯
高新区管委会
党工委副书记 管委会主任 杜 宇
党工委书记 郜小方
党工委副书记 管委会常务副主任 刘会生
党工委副书记 杨华军
党工委委员 管委会副主任 常绪凯
副 主 任 崔春杰 孙长泉 许海玲 姜坤峰 桑振平
纪工委书记 刘春明
办公室电话 3563650
焦作新区于2010年2月经省人民政府批准成立,是焦作市经济社会战略规划的重要区域。焦作新区规划面积180平方公里,涉及中站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博爱县、武陟县、修武县的6个乡镇和5个街道办事处,常住人口27.7万人。新区核心区--高新区党工委下设办公室、纪工委、组织部3个部门。管委会下设办公室、财政局、人事劳动和社会保障局、经济发展局、建设局、城管局、规划分局、社会事业局、人口计生委、招商局、国资管理和审计办公室、农村工作办公室等部门,机关事务管理中心、会计核算中心、卫生监督所、计生服务站和教育办公室5个二级机构。驻区机构有:高新公安派出所、高新国税局、高新地税局、高新工商分局、高新电业分局、国土资源分局、高新法庭、高新检察室、高新司法分局、交警五大队、企业养老保险中心。下辖李万和文苑两个街道办事处,23个行政村。工业集聚区下设综合科、招商引资科、项目办公室和基础设施建设科4个科室。2010年,高新区先后荣获2009年度焦作市行政执法工作先进单位、消防工作先进单位、标志性项目运作先进单位、国土资源管理先进单位、招商引资工作先进区、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问题综合治理工作先进单位、关爱女孩行动先进单位、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目标管理先进单位、信访工作先进市直单位、平安建设工作先进县(市、区)、安全生产工作先进单位,全省人口计生系统政风行风建设工作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
经济运行 2010年,新区核心区--高新区完成财政一般预算收入2.32亿元,同比增长87.91%;可支配财力达到5.72亿元,同比增长172%;全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6.38亿元,同比增长32.1%;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58.28亿元,同比增长33.7%;全区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23.48亿元,同比增长23.06%;全区完成营业收入103亿元,同比增长71.4%。其中财政一般预算收入、营业收入分别为2008年的2.9倍、2.6倍,"两个翻番"的目标超额实现。
招商引资 招商引资打开新局面,产业发展形成新格局。变政策招商为产业招商,积极推进创新引资,围绕打造三个百亿产业,立足于拉长链条,加快产业集聚,形成三大主导产业、五大创新平台、六大专业园区的产业发展新格局。(1)主导产业进一步壮大。高新区围绕装备制造、光电和新材料三大主导产业,以厦工机械、平原光电、蒙牛乳业、卓林数码等龙头企业为核心,初步形成了厦工工业园、光电产业园、蒙牛工业园、韩国工业园、汽车工业园五大产业园区的发展格局。(2)招商引资工作取得突破性进展。高新区提出了变政策招商为产业招商与政策招商并重的工作思路,厦工工业园二期、光电产业园二期、新材料系列项目及蒙牛二期等一批项目确定建设;工业集聚区以现代化工和汽车零部件为主导产业,引进和实施了风神轮胎轿车子午胎、焦煤集团离子膜烧碱等一批项目。全年新区范围内共签约项目69个,计划总投资147.3亿元。三是以服务为重点,帮助企业做大做强。高新区邀请市发改委、科技局、财政局等为重点企业解读政策,帮助企业理清发展思路,邀请金融部门开展银企对接,帮助企业缓解资金困难,全年共争取各类政策性扶持资金9090万元,促进了企业的发展。2010年,全区共签约项目26个,累计投资金额57.58亿元。其中工业类项目17个,累计投资32.58亿元,占签约项目的56.6%;新型招商合作类项目3个,累计投资2亿元,占签约项目的3.4%;贸易类项目3个,累计投资15亿元,占签约项目的26.2%;科技创业园区2个,累计投资8亿元,占签约项目的13.8%;文教类项目1个。
项目建设 以"项目服务年"为载体,进一步优化投资环境,提升服务水平,帮助企业发展,推动项目建设。(1)提高服务水平,打造优质投资环境。开展了"百名干部助百企,提升服务促发展"活动,实行"四步"效能监察,重点围绕征地拆迁、项目推进等疑难问题,认真开展优化环境和效能监察案件查处工作,修订完善了《高新区项目建设管理办法》,理顺村企关系,项目建设环境进一步优化。(2)研究政策,争取上级资金支持。不断强化服务意识,通过协调省、市有关部门,积极帮助指导区内企业和项目争取扶持资金,促进企业发展和项目建设,截至10月底共为企业争取各类政策性扶持资金8106万元,极大缓解了企业资金压力。2010年,全区工业经济增长势头强劲,企业经营状况良好。项目建设取得新成效。全区在建项目65个,总投资108.7亿元,累计完成投资48.1亿元,其中工业项目25个,竣工项目9个。这25个工业项目建成后形成的产能,预计达到145.4亿元,为经济发展增添了新的力量。
自主创新 2010年,焦作新区围绕提高核心竞争力,大力加强自主创新体系建设。(1)创新平台得到了较快发展。高新区以国家级创业中心为基础,与中科院上硅所合作建设全国先进陶瓷基地,拨付科技专项资金300余万元,用于先进陶瓷粉体材料产业化。截至年底已完成氧化铝粉及石油泵陶瓷缸套产品的研发,初步具备了产业化条件;与厦门大学合作建设厦门大学(焦作)科技园,针对装备制造、光电和新材料三大领域进行研发;与韩国梨花女子大学纳米实验室合作建立纳米新材料研发平台,为新材料产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撑;与河南理工大学共建科技创新基地,已有2家自主创新企业成功入驻;与兰州理工大学合作建立先进金属材料研究基地即将签约,产学研平台建设已初具规模。(2)科技申报工作有了新进展。帮助科瑞森机械、明株自动化申报成为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组织日欣电子和迈科冶金申报2010年第二批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帮助卓立烫印、科瑞森机械申报焦作市科技进步奖6项。(3)自主创新主体得到较快发展。截至年底,全区拥有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6个,国家级实验室3个,省市级工程技术中心29个,主持和参与国家行业标准的企业有10家。
城市建设 大力实施"一心两翼"战略,推进产城融合,多渠道融通城建资金,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城市配套功能进一步增强,城市功能性项目开始启动,城市形象大大提升。(1)做好规划,指导发展。高新区围绕"一心两翼"战略,以城市综合体开发、农村安置项目和产业布局为重点,编制完成了一批项目实施规划方案,工业集聚区编制完成了《焦作市工业产业集聚区发展规划》,为经济发展提供了服务。(2)启动城市综合开发,城市功能性项目开工建设。北大附中项目成功引进,综合汽车城项目进入前期运作阶段;北李万老村城市综合体、李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文苑中心小学等项目即将开工;同仁医院建设顺利,河南理工大附中开始运作;住宅市场逐步升温,人口承载能力和产业支撑能力进一步增强。(3)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备。全年投资3.94亿元,开工建设基础设施项目51个,其中道路工程9条,排水管道2.48公里,供汽、供暖管道13.53公里;新增供电线路8600米,天然气管道9.25公里;新增绿化面积42万平方米。城市功能得到进一步完善。(4)围绕支持发展,积极探索资本运作。进一步理顺投融资体制。新区建设开发公司进一步规范和完善了各项管理制度,市场化运作效益显著,得到了省开行的充分肯定,被国家开行确定为全省首家试点平台,进行深入合作。2010年,该公司设置的一批基础设施、农村安置项目,已顺利通过开行初审,授信额度达3亿元。加强融资合作。与深圳创新投资发展公司签订了合作协议,利用深创投的人才、项目管理、资本运作经验,支持高新技术项目建设。树立经营城市理念,变财政直接投资为资本运作,盘活市政设施资源。建立农村资金收益回报机制,吸纳各村土地出让金注入融资平台。既实现了农村资金保值增值,又增强了融资平台资本运作的能力。
社会事业 围绕关注民生,统筹城乡发展。秦屯安置小区已经开工建设,永兴屯等4个村的生活安置项目和大北张村五交化综合批发市场等7个生产安置项目即将开工。各项社会事业不断进步。教育方面,成立了区教办和两所中心小学,引进了北大附中,实施二十八中续建工程,与理工大开展合作办学,优势教育资源得到整合。劳动保障方面,在全省率先实行了养老补贴政策,为60周岁以上老人发放了养老补贴;全年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680人,城镇新增就业3560人,实现以创业带动就业800余人。计生方面,全年人口出生率稳控在8.9‰,维持了低生育水平。医疗卫生方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即将开工,农村卫生所(室)建设达到标准化要求。新农合参合率达到98%。全年共争取和发放各类惠民资金1.65亿元,为历年之最。社会矛盾进一步缓解,2010年全区信访量同比下降超过65%,社会大局和谐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