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作新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主任
焦作高新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主任
焦作工业集聚区管委会主任 杜 宇
焦作新区党工委书记
焦作高新区党工委书记 郜小方
焦作新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常务副主任
焦作高新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常务副主任 刘会生
焦作新区党工委副书记
焦作高新区党工委副书记 杨华军
焦作新区党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
焦作高新区党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 常绪凯 崔春杰 刘春明 孙长泉
焦作高新区党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 许海玲 姜坤峰 常立保
焦作高新区管委会副主任 桑振平
焦作高新区党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
焦作工业集聚区管委会副主任 申晓东
办公室电话 3563650
焦作新区于2010年2月经省政府批准成立,是焦作市经济社会战略规划的重要区域。焦作新区规划面积180平方公里,涉及中站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博爱县、武陟县、修武县的6个乡镇和5个街道办事处,常住人口27.7万人。新区党工委管委会下设综合办公室、组织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财政局、招商融资促进局、发展改革规划局、国土建设环保局6个内设机构,设农村工作办公室、信访接待中心、公共资源交易中心、社会事业局、人口计生委、创业中心6个区属事业单位。驻区机构有:市纪委驻高新区纪工委、市监察局驻高新区监察室、高新公安派出所、高新国税局、高新地税局、高新工商分局、高新电业分局、国土资源分局、高新法庭、高新检察室、高新司法分局、交警五大队、企业养老保险中心。下辖李万和文苑2个街道办事处,23个行政村。2011年,焦作新区被中共焦作市委评为先进基层党组织、全市反腐倡廉建设工作先进单位、全市"五好"基层党组织,被中共焦作市委、焦作市人民政府授予平安建设工作先进县市区、2006年-2010年全市法制宣传教育和依法治理工作先进单位。
经济运行 2011年,新区(核心区)完成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76.4亿元,同比增长25.5%;规模以上利税6.3亿元,同比增长34%;规模以上工业主营业务收入67.6亿元,同比增长32.9%;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2.9亿元,同比增长31.7%;财政一般预算收入3.57亿元,同比增长53.8%。
招商引资 明确目标任务,确立了"1212"招商引资计划(即引进100个以上项目,其中亿元以上项目20个,项目建设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00亿元以上,引进外资2千万美元),为全年招商引资工作确定了基调。完善政策体系,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招商引资工作的意见》、《焦作新区鼓励外来投资优惠办法》、《焦作新区招商引资工作考核奖惩办法》等一系列优惠政策。改进招商方式,实施全员招商,调动机关干部招商引资的积极性;实行小分队招商,成立了6个招商小组。规划了厦工工业园、光电产业园、汽车工业园、韩国工业园、台湾工业园、河南理工大学科技园和标准化厂房区等"六园一区",重点围绕主导产业和"六园一区"开展招商引资,延伸产业链条,壮大主导产业,加快产业集聚。2011年,共完成签约项目69个,合同金额318亿元。其中10亿元以上项目8个、亿元以上项目17个。较大项目有投资30亿元的厦工产业园(含配套企业)项目、投资30亿元的汽车贸易及物流综合园区项目、投资60亿元的东方今典产业园项目、投资20亿元的标准化厂房区建设项目等。特别是投资25亿元的奇瑞汽车焦作发动机生产基地项目和投资23亿元的中国兵装焦作装备产业园项目的成功签约,为促进焦作汽车零部件产业转型升级,打造新型装备制造业园区创造了条件,奠定了基础。同时也极大的提升了新区加快发展的对外形象。
项目建设 突出发展主题,狠抓项目建设。坚持"三为主一禁止"的指导思想,实行领导分包重点项目,建立了"四个一"(即一季度一奠基、双月一观摩、一月一通报、一周一汇报)项目推进机制、项目督导制、首问负责制、星级管理制、重大项目协调例会制和联审联批机制,使议项目、引项目、抓项目、建项目成为全区干部群众的共识,形成了领导重视,部门联动,基层配合的良好氛围。全年集中奠基开工项目67个,总投资212.66亿元。主要有:投资10亿元的厦工配套产业园区项目、投资3亿元的蒙牛液体奶扩建项目、投资3.66亿元的卓立烫印双向拉伸薄膜项目、投资2.2亿元的中煤管业矿用液压冷拔管项目等。服务企业发展,增强工业实力,出台了《关于鼓励新区工业企业快速发展的实施意见》,强化政策支撑,积极争取各项扶持资金,帮助企业发展,推动工业项目建设。全年共兑现各项优惠政策资金1.16亿元,协助项目和企业解决工商、税务等各类问题20余件。积极开展项目谋划工作,围绕新型城镇化、新型工业化等8个方面,积极做好与中原经济区的项目对接,共收集、筛选、甄别、谋划了196个项目,总投资约1365亿元。这些项目的谋划、运作、建设和提升,为新区加快发展积蓄了后劲。
机制创新 创新公共资源管理,优化资源配置和集聚。组建新区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全年共交易项目32个,涉及交易资金约1.8亿元,累计节约资金264.47万元。创新投融资体系,吸引资金向新区汇集。重新组建了焦作新区建设开发有限公司,与北京金陵投资公司合作设立创业投资合伙基金,为卓立烫印公司投资2000万元;与焦作市投资集团建立合作关系,推动新区城市建设步伐。大力培育自主创新体系,提升产业层次。全区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达到5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企业达到6个;卓立烫印"热升华成像技术和配套打印设备的研究和应用"项目成功申报河南省重大科技项目;厦门大学(焦作)科技园项目进入实质运行阶段,三岛机械新型材料管材项目、日欣电子LED照明产业化项目、金谷轩绞胎瓷工艺改进项目、平光制药合成工艺项目等4个技术研发类项目成功启动;中科院上硅所先进陶瓷基地成果显著,高纯易烧结氧化铝粉体各项指标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创业中心"科技型创业企业公共服务平台"等3个孵化服务平台项目成功申报国家级项目扶持,顺利通过国家级创业中心复验初审。创新人才引进,打造人才高地。制定出台《焦作新区人才引进、培养与奖励的暂行规定》,为企业引进人才提供专项资金,用于支持和鼓励人才的引进、培养和奖励工作。体制机制的创新,在新区开发建设中发挥了更加重要的作用,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力量。
城市建设 高起点规划,科学指导新区建设。完成了新区空间战略发展规划编制,启动新区总体规划编制工作,《焦作新区生态基础设施规划》、《焦作新区东区排水规划》等专项规划编制基本完成。城市功能逐步完善,区域承载力逐步增强。完成了九洲路、中纬路、永兴路等5条道路建设,玉溪路(太极路-文苑路)和山阳路、世纪路等4个供热工程建设,太极路、碧莲路、建业路、玉溪路、文苑路、竹林路等6条道路绿化工程。新增道路里程4.2公里,新增绿化面积2.56万平方米,新增天然气管道13.58公里。重点推进了北大附中、同仁医院、理工大附中、文苑中心小学、李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一批社会事业类项目,城市服务功能进一步完善。城市综合管理水平进一步提高。土地保障能力进一步加强;数字化城管建设实现了全面覆盖;强力开展污染整治,圆满完成环境保护目标任务;开展"两违"整治,拆除违法建筑5200平方米,有力遏制了违法建设行为。
社会事业 教育资源进一步优化,理工大附中启动运行,北大附中按计划招生开学。医疗卫生事业进一步发展,社区卫生保障能力得到加强,全年兑现新农合补偿金90.7万元。稳定低生育水平卓有成效,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5.7‰。社会保障能力不断增强,累计发放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173.82万元,农民养老补贴403.17万元。劳动就业再上新台阶,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580余人,城镇新增就业3562人,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150人,清欠农民工工资763.3万元。开展了瘦肉精排查、问题乳粉清缴等一系列行动,辖区食品安全得到保障。全年落实教育、卫生、民政、饮水安全、村村通等各类惠农资金近亿元。安全稳定形势进一步好转。全区未发生较大生产安全事故;集中开展了企业周边环境整治、技防平台建设等活动,企业周边环境得到净化,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不断提高;信访秩序良好,信访交办案件结案率达到100%。防汛救灾、民政、文化、体育等各项社会事业都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全区社会环境和谐稳定,广大干部群众齐心协力推动开发建设,经济发展环境进一步优化,助推经济发展的动力进一步显现。
李万街道 位于新区核心区西部,总面积20.73平方公里,辖11个行政村,总人口12557人。先后获得2010年度全市先进基层党组织,2010年度平安建设工作AAA级平安示范街道,2010年度、2011年度消防工作先进街道办事处,2010年度安全生产先进街道办事处, 2011年度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先进单位,文化中心建设先进乡镇办事处等。
文苑街道 位于新区核心区东部,总面积24.05平方公里,辖12个行政村,总人口11228人。先后获得2011年春节民间文艺展演表演二等奖、2011年春节民间文艺展演优秀节目奖、2011年春节民间文艺展演组织奖、焦作市"平安家庭"创建活动先进集体、焦作新区2011年度服务环境建设先进单位、市级卫生先进单位(2011-2013)、2011年焦作新区平安建设先进街道、省级卫生先进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