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有利条件
气候温和、热量丰富。根据1957~1980年气象资料分析,淅川1月、年均和极端气温除稍低于南邻的均县、郧县外,比其他邻县都高。热量资源为南阳地区高值区,为全省丰富区。尤其夏热冬暖,有利于各项农事活动,适宜多种农作物生长。冬季有利于小麦发育壮苗,果树不致发生冻害;夏季气温高,热量丰富,有利于玉米、红薯、芝麻、柑橘等喜温作物生长和提高产量。
荒坡面积大,全县人均土地面积6.77亩,居南阳地区第三位,有利于发展林、果、药、麻、桑、茶等生产。
生物资源种类多,天敌资源丰富。浙川气候温润、地形复杂,生物资源种类多(见地理卷),天敌资源丰富,常见农作物虫害天敌有8目、24科、95种,如青蛙、蛇、黄鼠狼、猫头鹰、赤眼蜂、金小蜂、马蜂、瓢虫、步行虫等,可以利用开展生物防治,减轻农药污染,增加经济效益。
农电拥有量多,利用潜力大。淅川电力资源丰富,1980年除小水电站发电1276万千瓦时以外,丹淅电网购电5256万千瓦时,农村用电量1059万千瓦时,平均每亩15千瓦时,高于全省平均11.6千瓦时的29%。但实际用电量仅占电力拥有量的16%,利用潜力很大。
二、不利因素
水土流失严重,低产面积大。淅川耕地大多分布在山坡丘陵上,尤其是丹江口水库蓄水后,大面积平川地被淹没,低产山坡地比例增大,低产面积占耕地面积的63.6%;加上植被差,水土流失严重的坡耕地达28万亩,占总耕地面积的40%。
自然灾害较多(见《地理》卷)。
农业技术装备差、科学种田水平低。1980年全县有中专以上的农业技术干部35人,平均每万亩耕地0.5人,低于全国平均3人全省平均2人的水平。其它如耕地拥有机械动力、有效灌溉面积、旱涝保收田比例、化肥施用量等,均低于全国、全省、全地区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