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唐吴道子观音画像碑
石刻观音像碑,原镶嵌在南城水姑娘娘庙内,1932年移至小南海观音庙,镶嵌在大殿的东山墙上,于1967年5月由县文化馆收藏。碑为青石。高237厘米,宽39厘米,厚23厘米。观音像面部和手、脚是阳刻,身部衣着为阴刻。画像赤脚露手,文静洒脱,脚踩浮云,亭亭玉立,静中有动,栩栩如生。上款是唐吴道子作,下款是大明天启三年仲冬,弋山后学方口明勒石。
二、唐虞世南手迹石刻
原镶嵌在文庙大成殿的后墙上,1983年4月由县文化馆收藏。虞世南为唐弘文馆学士,手迹“攀龙附凤”4个横书大字,分刻在两块青石上。石长360厘米,宽86厘米,厚20厘米,每字长70厘米,宽65厘米。阴刻深达半厘米,刀法刚劲细腻,行笔流畅,结构严谨,为古代书法中的珍品。上款铭文“唐弘文馆学士虞世南书”。
三、光州十景石刻
1982年7月在原文庙遗址发现《光州十景》石刻一块,由县文化馆收藏。宽88厘米,长30厘米,厚12厘米,为青石雕刻。书写工整,刀工秀丽。光州十景即弋山西峙、淮水东玮、七里清泉、五龙乔阜、萧王故庙、霸王荒台、伯伦古冢、春申遗宅、聚仙邃阁、文笔层峦。每景有七律诗1首。诗为光州训导何兆渤据志书所载名胜的咏景之作。“十景”多洇沉不彰,但尚可诗中见画,窥见当时光州名胜古景的概貌。
四、马祖常墓
位于县城西8公里傅店乡何店村。据传原墓地有石人、石马、石炉等。现仅存石龟1个,长210厘米,宽170厘米;残墓碑两块:一为阴刻“大元资德大夫陕西诸道行御史台御史中丞马伯庸墓”,一为阴刻“文贞东圃马公祖常墓”。
五、熊羽中墓
位于城南33公里的双柳树镇秦棚村,墓地面积为60×85米。建国前有围墙石门,墓旁竖有雕刻的石人、石马、石龟、石兽等。群众俗称“熊石马”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