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06月21日

|

您当前所在位置: 河南省党史方志网 > 学术研究 > 青年论坛

理论中原 | 王晓峰:把握历史方位 聚焦高质量发展 深入学习领会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

来源:河南日报客户端作者:王晓峰时间:2025-10-29分享:

  近日,中国共产党第二十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在北京召开。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以下简称《建议》),是指导未来五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纲领性文件。深入学习领会全会精神,核心在于深刻把握“十五五”时期的历史方位,紧扣高质量发展这一主题,奋力谱写中原大地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新篇章。

  辉煌成就奠定坚实基础,深刻领悟“两个确立”决定性意义

  全会系统总结了“十四五”时期我国发展取得的重大成就。过去五年,极不寻常、极不平凡。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形势、艰巨繁重的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以及世纪疫情的严重冲击,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迎难而上、砥砺前行,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新的重大成就。

  这一时期,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国力跃上新台阶,经济总量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高质量发展迈出坚实步伐:科技创新成果丰硕,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提升,新质生产力加速培育;产业结构持续优化,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布局加快,现代化产业体系根基更牢;改革开放纵深推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更加完善,高水平对外开放迈出新步伐;民生福祉持续增进,人民生活水平稳步提高,美丽中国建设成效显著,社会大局保持稳定。

  “十四五”时期的辉煌成就,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巨大优越性。这些成就的取得,在于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指引。实践证明,“两个确立”是党在新时代取得的重大政治成果,是战胜一切艰难险阻、应对一切不确定性的最大确定性、最大底气和最大保证。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将其转化为做到“两个维护”的政治自觉、思想自觉、行动自觉,是我们不断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的根本前提。

  准确把握“十五五”历史方位,坚定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战略自信

  全会精准标定了“十五五”时期在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的历史方位,明确指出这是“夯实基础、全面发力的关键时期”,具有“承前启后的重要地位”。这一重大判断,立足现实,着眼长远,具有深刻的战略意涵。

  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是一个阶梯式递进、不断发展进步的历史过程,需要不懈努力、接续奋斗。“十四五”的圆满收官,为新征程奠定了坚实基础。“十五五”时期作为迈向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目标的关键五年,其发展质量和成效,直接关系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开局起步的全局。这五年,我们既要巩固和拓展已有优势,又要破解深层次矛盾和问题;既要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又要促进社会全面进步;既要办好自己的事,也要在风云变幻的国际环境中赢得战略主动。

  全会清醒分析了“十五五”时期我国发展环境面临的深刻复杂变化,指出这是“战略机遇和风险挑战并存、不确定难预料因素增多的时期”。尽管面临外部遏制打压等风险挑战,但我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制度优势、市场优势、产业体系优势、人才资源优势更加彰显。全会号召全党要保持战略定力,增强必胜信心,发扬斗争精神,勇于面对重大考验,以历史主动精神集中力量办好自己的事。这要求我们必须科学识变、积极应变、主动求变,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牢牢把握发展主动权。

  基于此,《建议》明确了“十五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必须遵循的“六个坚持”原则(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持人民至上、坚持高质量发展、坚持全面深化改革、坚持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相结合、坚持统筹发展和安全)以及七大主要目标。这些部署构成了一个有机整体,是引领“十五五”时期发展的行动指南和任务书。

  紧扣高质量发展主题,扎实推进“十五五”时期战略任务

  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也是“十五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题。全会围绕推动高质量发展,作出了一系列重大战略部署。

  一是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筑牢实体经济根基。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顺应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趋势,加快建设制造强国、质量强国等。关键在于保持制造业合理比重,构建以先进制造业为骨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推动传统产业升级、新兴产业壮大、未来产业前瞻布局,促进现代服务业优质高效发展。

  二是加快科技自立自强,引领发展新质生产力。这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要抓住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机遇,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强国建设,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全面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特别要加强原始创新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不断催生新质生产力。同时,必须坚持“因地制宜”,实事求是,有选择地推动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发展,防止一哄而上。

  三是全面深化改革与扩大开放,增强发展动力与活力。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更好发挥经济体制改革牵引作用,激发各类经营主体活力。同时,稳步扩大制度型开放,深度参与全球产业分工与合作,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与世界各国共享机遇。

  四是促进区域协调与乡村全面振兴,优化发展格局。实施区域重大战略,构建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步伐,推动城乡融合发展。

  五是加强民生保障与文化建设,推进共同富裕。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加大保障和改善民生力度,解决好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化,增强人民精神力量,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

  六是推动绿色转型与统筹发展安全,实现可持续发展。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建设美丽中国。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推进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有效防范化解重大风险,以新安全格局保障新发展格局。

  坚持党的全面领导,为实现宏伟蓝图提供坚强政治保证

  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全会强调,实现“十五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关键在党。

  必须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要把党的领导贯穿于“十五五”规划制定和实施的全过程、各领域,确保党中央决策部署有效落实。要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必须持之以恒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治国必先治党,党兴才能国强。要以党的自我革命引领社会革命,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和监督责任,锲而不舍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坚定不移深化反腐败斗争,营造风清气正的良好政治生态,为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纪律保障。

  必须紧紧依靠人民开创历史伟业。中国式现代化是亿万人民自己的事业。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把顶层设计与问计于民统一起来,凝聚起全社会智慧和力量,共同为实现“十五五”规划目标而努力奋斗。

  征程万里风正劲,使命千钧再扬帆。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为我们描绘了“十五五”时期的壮丽蓝图。我们要深入学习贯彻全会精神,坚定信心、锐意进取,埋头苦干、勇毅前行,奋力谱写中原大地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新篇章。

  (作者单位:省委党史和地方史志研究室)

责任编辑:姜静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