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06月21日

|

中原突围是大别山精神在解放战争时期的生动实践

来源:湖北日报作者:胡玖明时间:2025-10-15分享:

  2024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湖北时强调:“大力弘扬大别山精神、抗洪精神、抗疫精神,广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1946年6月,发生在湖北省孝感市大悟宣化店的中原突围战役,拉开了全国解放战争的序幕,是全国解放战争的胜利起点。在中原突围中彰显出的“生存第一胜利第一、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突围”精神,是大别山精神在解放战争时期的生动实践。重温中原突围历史,缅怀中原突围英烈,弘扬中原突围精神,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重温中原突围的历史贡献

  站在解放战争的历史进程中看,中原突围是全国解放战争的胜利起点。1946年6月,国民党蒋介石认为其内战部署就绪,密令郑州绥署主任刘峙统一指挥第五、第六绥靖区30余万部队,对中原军区部队“严密封锁、分进合击”,计划于6月26日展开进攻行动,7月1日发动总攻,48小时内将中原军区部队“一举包围歼灭之”。在完成牵制敌人,延缓内战爆发的战略任务后,中原局、中原军区请示党中央和毛泽东,决定于6月26日主力兵分南北两路向西突围,以第一纵队第一旅向东佯动,伪装主力吸引敌人,掩护大部队跳出包围圈。6月23日,毛泽东电复中原局:“同意立即突围,愈快愈好,不要有任何顾虑,生存第一,胜利第一。”6月26日,中原局、中原军区部队遵照中央指示,于当晚开始撤离驻地宣化店,展开了震惊中外的中原突围战役,彻底粉碎了国民党蒋介石集团制造第二个皖南事变的企图。中原突围胜利拉开了全国解放战争的序幕,有力打击了国民党军的气焰,鼓舞了解放区军民不断取得胜利的勇气和信心。

  站在百余年党史的历史长河中看,中原突围具有转折性的深远影响。李先念亲自部署和指挥的中原突围战役,是中国革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它在中国革命的历史上尤其是在解放战争的历史上占有特殊的地位。中原突围所建树的历史功勋,永远铭刻在中国革命的丰碑上,它是人民军队在极端困难条件下执行战略转移任务的经典战例,充分展现了人民军队高度的政治觉悟、严明的组织纪律、卓越的指挥艺术和顽强的战斗作风,丰富和发展了人民战争的战略战术。中原突围的胜利,保存了革命的有生力量,牵制了敌军重兵,为后续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实施战略进攻奠定了重要基础,是建立新中国伟大征程中不可或缺的关键一环。

  感悟中原突围的精神实质

  中原突围及其前后的伟大斗争实践,孕育形成了宝贵的中原突围精神。它与抗洪精神、抗疫精神一样,是党和国家的宝贵精神财富,也是湖北加快建成支点的强大精神动力。

  中原突围以坚守信念、紧跟党走的政治本色,铸牢了大别山精神的灵魂内核。中原军区部队全体将士凭着对革命事业的无限忠诚和对共产主义理想的坚定追求,在“困苦之状不亚于长征后一阶段”的严峻局面中,以“苦熬必胜”的信念,将国民党反动派的军队牢牢牵制在自己周围;以“生存第一、胜利第一”的英雄气概斩关夺隘,一举突破国民党的铁壁合围,胜利实现战略转移。历史表明,党中央和毛主席的英明决策,是中原突围及其前后斗争取得胜利的根本保证。

  中原突围以顾全大局、团结奋斗的精神品格,绘就了大别山精神的鲜明底色。中原军区部队作为我党我军解放战争全局中的一颗战略“棋子”,坚决服从解放战争的全局利益,舍小我、顾大局。突围前,中原部队主动放弃原本可以转移到兄弟解放区休养生息的机会,甘愿面对“敌军围困万千重,野菜和水煮”的艰苦环境,在战略要地中原地区苦苦坚持,为全局制胜赢得宝贵时机。突围中,中原部队以自身行动牵制了国民党军30余万人。突围后,中原军区部队又根据党中央新的战略部署,在鄂豫皖川陕广大地区开展游击战争,继续在解放区外线牵制敌人。

  中原突围以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战斗姿态,展现了大别山精神的显著特征。党中央和毛泽东在中华民族面临两种命运、两种前途抉择的紧要关头,一方面尽最大努力表明我党和平诚意,深入虎穴,参加重庆谈判,向世人展现和平愿望和鲜明态度;另一方面坚持以斗争求和平,针锋相对、寸土必争。中原局、中原军区把党中央决策部署与中原实际紧密结合,科学制定中原突围战役方案,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敢于向死而生、向西突围。中原军区部队突围后,从1946年7月下旬开始,以陕南、鄂西北为中心,创建了豫鄂陕、鄂西北两个革命根据地,并在大别山、大洪山、桐柏山等地坚持敌后游击战争,为兄弟解放区部队胜利度过战略防御期、为推迟国民党军进攻延安、为争取全国解放战争战略反攻作出了重要贡献。

  中原突围以勇当前锋、不胜不休的豪迈气概,淬炼了大别山精神的铮铮铁骨。中原军区就是前锋之地。蒋介石发动全面内战,要将大量军力从西南投送到华东、华北、华中和东北前线,必先夺取中原。而中原军区雄踞于此,成为国民党军调兵遣将的重大障碍。中原军区勇担前锋之责。中原军区的组建,让国民党当局忧心忡忡,成为他们的“眼中钉”“腹中患”。蒋介石先后调集30多万兵力,率先围攻中原军区,将中原军区部队重重围困在以宣化店为中心,方圆不足100公里的狭小地带。中原局、中原军区克服重重困难,在中原战略要地进行了10个月的战略坚持,使国民党军队无法东进、北上,为兄弟解放区部队做好迎击国民党军全面进攻的准备,赢得极为宝贵的时间。中原突围战役的胜利,为全国解放战争赢得了“开门红”,打乱了国民党军的内战部署。

  传承中原突围的时代价值

  强化政治意识,坚定不移紧跟党走。我们要主动把孝感放在全国全省来定位和考量,以精神经济学助推发展经济学,切实增强推动高质量发展、服务群众、防范化解风险的能力和本领,有效应对“一难两难多难”“既要又要还要”的复杂局面,实现多重目标动态平衡。

  强化支点意识,努力以一域之光为全域添彩。中原局、中原军区从全局利益出发,坚定必胜信心,实现了“胜利第一”的目标。我们要认真落实“七大战略”,加强预期管理,加快推进项目投资攻坚突破、提振消费、工业经济“赋能挺脊”、招引大项目等“十大行动”,确保高质量完成全年各项目标任务,确保社会大局平安稳定。

  强化斗争意识,凝聚服务全省支点建设的强大合力。中原局、中原军区敢于斗争、善于斗争,不仅保存了有生力量、大量杀伤敌人,而且成功实现战略转移,创建了豫鄂陕、鄂西北根据地。我们持续发扬中原突围精神,增强忧患意识、保持战略定力,不断砥砺斗争精神、增强斗争本领,加快推动支点建设在发展能级、发展速度、发展质效、发展后劲上实现整体提升,推动高质量发展行稳致远。

  强化争先意识,提振勇创一流的精气神。当支点就要有争先意识,勇于胜利,争第一、创唯一。我们要始终保持一流的精神状态、树立一流的工作标准、争创一流的发展业绩,敢与好的比、敢与快的赛、敢与强的竞高低,决战决胜“十四五”、科学谋划“十五五”,努力在武汉都市圈同类城市中奋勇争先,在全省支点建设大局中担当重任。

  (作者系湖北省孝感市委书记)

责任编辑:姜静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