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06月21日

|

您当前所在位置: 河南省党史方志网 > 学术研究 > 方志研究

入志方言的调查、记述与分布呈现

来源:“地方志研究”微信公众号作者:吴健时间:2025-10-13分享:

  提要:方志方言篇主要记述一地方言的种类、分布、语音、词汇、语法等基本内容。从整体来看,旧版方志注重代表点方言的记写,但对一地方言的分布和内部差异等呈现不足,降低了方志方言篇的历史价值和学术价值。编纂方志方言篇,应突出方志特有的“志”的属性,除了对代表点方言进行准确具体的描写,还应体现该地方言的具体分布和内部差异等。县级方志方言篇的概述,应建立在村(行政村或自然村)级单位方言调查的基础上。方志方言篇应该有方言分布地图,也可根据需要制作方言特征地图。

  关键词:方志方言篇 编纂 方言调查

  方志方言篇主要记录一地方言在某一时点(调查时间)的基本面貌,一般包括方言概述和代表点方言描写两个部分。方言概述的内容主要包括方言种类、方言分布、方言内部差异等,也可对方言的历史或来源、各种方言的势力比较、方言的接触与变化等进行切实记述。代表点方言描写包括方言的语音(音系)、词汇(基础词汇)、语法(主要语法特点),在此基础上也可增加古今语音比较、方言语汇(惯用语、谚语、歇后语)等内容。兼顾面上的方言和点上的方言,是方志方言篇的基本要求。

  学界之前关于方志方言篇编撰的讨论,主要集中在编写体例、编写规范、用字记音、编校等方面。如:何茂活以河西地区各市县方言志为例,从音系的描写与分析、方-普-古语音比较、音标符号使用、方言字、方言词训释、编校质量等方面考察了方言入志的科学性和规范性问题。唐子婷、向亮指出湘鄂边区地方志中的语言志编撰存在编写体例不完备、方言用字不规范、声韵调描写不准确、语言体系描写不科学等问题。也有学者针对方言概述的撰写进行过讨论,如任永辉指出:“第一轮编撰中许多县级志书中所设方言内容大多只记县级政府所在镇的方言,而不注意对当地方言区域性分布进行描写。”陈泽泓强调方言概述要动态记述方言的渊源及演变:“方言概述不仅可以从整体上反映地区方言的分类、分布情况,还弥补正文只专注记述现状的静态缺陷,动态记述方言渊源及演变,对研究语言学及地情历史变化都具有重要价值。”

  相关学者已提出方志方言概述存在的问题,但在探讨如何提高方言概述的质量方面还不够深入。本文着重讨论方志方言篇中方言概述涉及的方言调查、方言记述、方言分布呈现等问题。

  一  旧志对方言的面上调查存在不足

  方志的方言调查,有面上的调查,有点上的调查。旧志对点上方言的调查较重视,但对面上方言的调查还不够。笔者从安徽省县级方志(1988—1996)中随机抽取12本进行分析,各志的方言篇多能做到点面结合,点上的调查较为具体,但部分方志面上的调查不深入或未得到体现,降低了方志方言篇的历史价值和学术价值。从这12种方志来看,方志方言概述存在如下问题:

  (一)对方言的面上调查不平衡。有的调查较全面,如《肥西县志》《淮阴县志》《无为县志》;有的未在行文中交代调查结果或表述过于简单,如《肥东县志》《全椒县志》《和县志》等。

  (二)对方言的面上调查不深入。事实上,县级方志的方言以村(行政村或自然村)为单位开展调查的难度并不大。一般来讲,即使是方言内部较统一的县域,其方言内部差异或特殊方言现象也客观存在。上述方志的方言调查,有的虽已具体到乡镇,但深入调查明显不够,表现为对方言分布或差异的反映不全面、不具体。

  (三)方言概述缺乏规范性要求。方志的方言概述,是方言面上调查结果的集中表述,应有明确的规范性要求。撰写时应围绕上文所述方言概述的内容和要求,进行全面深入的记述。

  此外,笔者又从全国范围查阅了一些方志,其方言概述存在的问题跟上述12种方志基本相同。对方言的分布调查较全面深入的如《安吉县志》(浙江人民出版社,1994)、《安阳县志》(中国青年出版社,1990)、《大名县志》(新华出版社,1994)、《丹阳县志》(江苏人民出版社,1992)等;对方言分布、方言差异等有记述但不够全面具体的如《巴东县志》(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3)、《登封县志》(河南人民出版社,1990)、《句容县志》(江苏人民出版社,1994)等;对方言分布和方言差异基本未述或未作说明的如《毕节县志》(贵州人民出版社,1996)、《昌黎县志》(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1992)等。

  如何提高入志方言的编撰质量?笔者认为有三点至关重要:其一,突出方言概述“志”的属性;其二,把握入志方言的调查要求和方法;其三,以方言地图直观呈现方言分布和方言差异等。

  二  入志方言记述应突出“志”的属性

  方志方言篇不同于方言研究著作。方言研究著作以“专”见长,方志方言篇以“志”见长。“专”,强调方言研究的专业性(学术性)、深入性,研究者通过方言调查掌握方言事实,结合相关语言学理论和方法,研究方言的特征差异、共时变异、历史演变、演变规律等。“志”,强调对一地方言客观真实的记录,包括一地方言的整体情况(方言种类、具体分布、使用人口、方言差异等)和代表点方言的具体事实(语音、词汇、语法)等。突出入志方言“志”的属性,保证方言篇的记述质量,可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一)全面深入开展方言调查

  方志方言篇写作的质量,取决于方言调查的质量。开展全面深入的方言调查,须围绕如下内容:本地一共有多少种汉语方言或民语?本地的汉语方言或民语分布在哪些乡(镇)村?各方言或民语的使用人口大致是多少?相关方言存在哪些地域上的差异?老中青不同年龄的人在方言使用上有何差异?等等。方言调查越全面、细致、深入,入志方言的价值越高。如《鄱阳县志》将本地方言的基本分布、内部差异、内部划分等问题记述得十分具体和清楚。这些记述对研究该地方言具有重要价值:(1)全县各地方言分为8个方言小片:①饶州(鄱阳镇);②莲湖;③双港;④响水滩;⑤侯家岗;⑥古县渡;⑦凰岗;⑧饶埠。

  (2)全县大体上可以九景高速(景德镇—九江)为界,将鄱阳话分成鄱北(含侯家岗、谢家滩、油墩街、田畈街等以及公路南边的珠湖北部地区)和鄱南两大部分。鄱北话比较一致,鄱南则又可以田畈街——鄱阳镇——鄱乐公路为大致界限,分成东区(以凰岗为中心)、南区(以鄱阳镇、磨刀石、古县渡、三庙前为中心)、西区(以乐亭、莲湖为中心)三个部分。

  (3)鄱阳有部分乡镇说江淮官话,如珠湖、油墩街[t、th、n、l、ts、tsh、s]不拼[u]韵或[u]介音。

  (4)鄱阳镇话有7种口音,分别为:姚公渡——张王庙,张王庙——水巷口,水巷口——东门口,东门口——高门、管驿前,北门外,河南岸,西门。

  (二)准确描写方言点的语言事实

  方志是政府部门组织编写的志书,应充分体现专业性和权威性。方志方言篇对代表点方言的调查(音系、基础词语、语法特点等)和记录描写应符合专业规范。方志方言篇对方言的记录通常有两种方式:一是采用纯文字(不注音标)记录,二是采用文字加标音(国际音标)记录。前者通俗易懂,缺点是方言音值无法呈现,学术价值不高。后者记录音值,较为专业,便于准确把握方言事实和进一步开展研究,缺点是读者不熟悉国际音标,辨识有一些困难。从专业性和科学性来讲,第二种记录更好。这也是方言研究通用的记录方式。方音的差异,很难通过文字准确地表达出来,而用国际音标标注既准确又直接。

  有些方言著作(如方言词典)附带方言发音光盘,或设计了二维码——通过扫描可获取方言语音文件,最大程度保留了方言的真实语音,很有价值。

  (三)对入志方言进行恰当的说明解释

  方志方言篇以客观记录和描写为主,不提倡过多的解释和说明,理由是:汉语方言是古代汉语的“活化石”,几乎每种方言均蕴含了复杂的语言接触、语言演变等问题。方言学是多门学科相结合的研究,若无扎实的专业功底,对一些方言现象很难解释清楚。方志方言篇应避免错误表述或不准确的分析。

  由此,方志里的方言解释,必须建立在对方言现象及其变化等有足够了解、对方言接触演变等有专业的分析判断基础上。《鄱阳县志》的编纂者熟悉鄱阳话和相邻官话的特点,故认为鄱阳话里有些例外是鄱阳话跟附近官话接触的结果:“诚然,鄱阳县话‘皂’、‘杂’声母不读‘ts‘’,而读‘ts’,梗摄字主要元音没有e与a的文白读差异,入声没有塞音韵尾,有不少人既说‘茶’又更多地说‘喝茶’等等,这些显然是受到附近官话的影响而产生的特殊现象。”

  三  入志方言调查的要求与方法

  方言调查越细致深入,其入志的内容越客观准确,价值也越高。县级方志的方言分布调查,应以行政村(社区)为单位,有条件的可具体到自然村。开展调查时,应注意如下几个问题:

  (一)熟悉旧志方言相关内容

  旧志是新志编纂的基础和参考。同理,旧志方言篇是新志方言编纂必不可少的基础资料。从内容的详略看,旧志方言篇的概述分两种情况:一是编写简单,未涉及方言分布等内容或表述简单模糊。这时,需要编纂者重新开展调查。二是有方言分布等内容,也比较详实。碰到这种情况,编纂者也应对旧志里的方言内容进行核实性调查。核实性调查的好处是:通过调查检验旧志方言内容的准确性,修改错误、补充遗漏;通过调查关注方言新的变化,提高新志方言篇的“新”意。任何方言都是不断变化的,这种“新”意最有价值。单一种类的方言,受内外部因素或普通话等影响,代际之间也会产生差异。存在两种以上方言的地域,方言接触引起的变化更加明显。赵元任1927年调查的金坛县西冈方言为吴语(声韵调、词汇、语助词)。1984—1985年,钱乃荣等进行追踪调查,西冈(岗)已通用江淮官话(“江北话”)。金坛的“江北话”是一种移民方言。根据两者的比较,在这近60年里,金坛西冈的方言格局已发生明显变化。这种情况,在方言接触演变中并不少见。改革开放以前,人们的思想观念保守,城乡二元对立,通婚的范围存在局限等,方言接触演变的速度相对要慢。改革开放以后,人们的思想逐步开放,婚姻更加自由,城乡一体化进程加快,人际交流呈现多途径和多元化,语言接触的频次和程度均发生显著变化,方言演变速度明显加快。因此,要想获得最新的方言事实,必须开展最新的调查。

  (二)依靠政府部门组织调查

  在编撰方志方言篇前,应开展普查式的方言调查,最理想的方式是逐村实地调查,但需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此项工作的开展,需要得到政府部门的大力支持。一般的做法是:由县(市、区)地方志办公室发文,各个乡镇(街道)安排专人负责联络和协助调查;编纂者深入各乡镇(街道),分场次召开各行政村(社区)相关人员座谈会,深入了解各村的方言种类、方言分布、方言接触变化等;编纂者对存在两种以上方言的自然村或存疑的情况进行实地走访,确保方言信息准确无误。

  (三)广泛搜集资料补充完善

  方志方言篇的相关内容,旧志中有,一些方言著作、报刊文章、网上论坛、相关的QQ群或微信群也可能有。编纂者应广泛搜集方言资料,进行甄别、验证、补充,必要时赴实地调查。

  笔者在编纂《溧阳市志》《金坛市志》方言篇时,依靠当地政府部门,对溧阳、金坛所有自然村的方言情况进行调查,较好地完成了方言调查和编写任务。最终写入方志的方言内容并不多,但支撑这些内容的是深入细致的实地调查。下面分别介绍笔者在编撰上述两志方言篇前在溧阳和金坛两地调查的情况。

  溧阳市的主流方言是吴语溧阳话,在各个乡镇均有分布,以东部和北部地区为主。溧阳境内有多种移民方言,如河南话、苏北话、温州话等。据统计,使用溧阳话的人口约64万人,占全市人口的82%;约8.9万人使用河南话,占全市人口的11.6%;约3.6万人使用苏北话,占全市人口的4.6%;约0.2万人使用温州话,占全市人口的0.3%。还有一部分人(约0.8万人)讲带郎溪话、高淳话口音的方言,约占全市人口的1%。

  金坛市(现为常州市金坛区)内部方言复杂。除了属吴语的金坛话(老金坛话),还有近代移民带来的属江淮官话的江北(苏北)话(源自海门、泰兴、泰州、高邮、扬州、扬中等地),以及一些方言岛方言(河南话、湖北话、温州话、山东话等)。经历几代移民的语言接触,江北话的内部差异逐渐缩小,但各方言岛方言的个性依然突出。据调查,在金坛农村,约有18万人讲金坛话(老金坛话),约有12.5万人讲江北话。可见,金坛农村的金坛话(老金坛话)和江北话势力几乎相当。金坛城里的金城镇官话,口音跟城区以外各乡镇的江北话存在差异。金城镇官话是受到金坛话(老金坛话)影响的江北话,主要在城区(金城镇)的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街道、居委会使用。当地人称“城里话”或“新金坛话”。

  有了详实的方言调查材料,撰写方志方言篇就心中有底、游刃有余。撰写者可根据实际需要对方言概述进行详略处理和篇幅控制。可见,县级方志方言篇的编撰,方言的面上调查以行政村或自然村为单位更为合适,能够获得全面、详细、可靠的资料。

  四  方志方言篇提倡使用方言地图

  方志方言篇关于方言分布的表述,一般有3种方式:文字表述式、表格罗列式、地图呈现式。前两种方式能够用语言表述清楚,但过于抽象,方言分布的空间感弱。地图呈现式采用不同符号代表不同方言(或方言组合),通过方言地图清晰展示各种方言的分布、接触、差异等,弥补了前两种方式的不足。

  方言地图是地理语言学的方法,在方言分布的呈现方面独具优势。方言地图主要有两种:一种是方言分布地图,1988年和2012年出版的《中国语言地图集》堪称典范。一种是方言特征地图,曹志耘主编的《汉语方言地图集》(2008)较为典型。方言地图绘制方法较多,常用绘制软件有ArcGIS、PhotoShop、AdobeIllustrator、北京语言大学语言科学院“语保工程采录展示平台”上的绘图工具等。

  从已出版方志方言篇来看,既有方言分布地图,也有方言特征地图。前者如《如皋县志》里的“如皋方言差异示意图”。笔者在《金坛市志》里制作的“金坛市方言分布地图”,以行政自然村为单位,对金坛方言的分布情况进行详细标注。《武昌县志》通过标示“南区同言线”和“北区同言线”,将武昌方言区分为南音(赣方言)方言区和北音(官话)方言区。与方言分布地图相比,方志方言篇使用方言特征地图的数量相对较少。《无锡县志》使用了14张方言特征地图,展示无锡各地的语音、词汇、语法异同情况,学术价值很高。

  笔者认为,方志方言篇应该有方言分布地图,哪怕是以乡镇为单位的方言分布简图。

  结语

  方志方言篇的概述重在呈现一地方言的种类、分布、接触、演变等内容,应充分尊重方志“志”的属性进行客观的调查、记录和编写。旧志方言篇中存在的点上描写较具体、面上调查和反映不足,带有一定的普遍性,降低了方志方言篇的历史价值和学术价值。县级方志方言篇的方言调查,宜全面、深入、细致。建立在村(行政村或自然村)级单位的方言调查,是编撰高质量县级方言志的基础。方言地图对方言分布的呈现具有独特优势,方志方言篇应该有方言分布地图。

  (作者单位:常州工学院人文学院)

  原文载《中国地方志》2025年第3期。因微信平台限制,注释从略。如需查阅或引用,请阅原文。

责任编辑:姜静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