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06月21日

|

您当前所在位置: 河南省党史方志网 > 工作动态 > 市县动态

写一部家乡抗战史 捐一座农家新学屋
97岁抗战老战士在故乡濮阳圆梦

来源:濮阳市委党史和地方史志研究室时间:2025-09-22分享:

  9月18日,是九一八事变爆发94周年纪念日。当日,由张允献、张京父子撰写的抗战纪实文学《大汉寨》赠书暨张殿元学屋捐建仪式,在其家乡清丰县瓦屋头镇汉寨内村举行。这也意味着这位抗战老战士生前的两大梦想在故乡实现。濮阳市政协副主席张焕军出席并讲话,要求加强红色文化的挖掘、研究与传承,讲好“濮阳红色故事”“冀鲁豫抗日根据地的故事”,用好张殿元学屋和《大汉寨》图书,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濮阳实践凝聚精神力量。仪式由濮阳市委党史和地方史志研究室主任齐向前主持。

微信图片_20250919153229_332_61

  汉寨内村是冀鲁豫抗日根据地的红色堡垒村,曾为抗日武装四支队驻扎地、清丰县委所在地。位于该村的清丰县委旧址,被清丰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全县第二批历史建筑。

  从该村走出的张策,原名张允献,1926年生,12岁入党,在家乡清丰、内黄沙区参加抗战,离休前任中央纪委驻劳动人事部纪检组长,于2023年8月15日,即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纪念日去世,享年97岁。这位有着84年党龄、离家82年、全程参加冀鲁豫边区抗战的老人,生前多次表达写一部家乡抗战历史、捐建一座农家新学屋的意愿,作为对家乡父老乡亲的报答。在其生命的最后几年,在医院病房写下自己从一个懵懂少年成长为一名抗日战士、走上革命道路的数十万字手稿。2021年7月双眼失明后,张允献仍通过口述、录音补充完善内容。其子张京将父亲手稿梳理成纪实文学《大汉寨》。该书纳入四川少年儿童出版社、四川人民出版社重点出版规划,濮阳市委党史和地方史志研究室对该书进行了专业审校。

  《大汉寨》视角独特、记述严谨、文风朴实,涉及日军暴行、军民对敌斗争、党史事件、军政人物、风物民俗等,饱蘸着一位抗战老战士的赤子之心、思乡之情,也是近年来不可多得的冀鲁豫边区抗战史料,对于开展冀鲁豫边区抗战研究和红色教育具有重要意义。

  仪式现场,全体人员高唱国歌,并向抗战牺牲烈士和遇难同胞默哀。清丰县委常委、县委办公室主任赵勋强致辞,四川人民出版社总编辑漆秋香、嘉宾代表、张京、村支部书记、少先队员代表等分别发言。濮阳市、清丰县两级党史方志、政协、文化、教育、关工委、全民阅读、村小学等接受所赠《大汉寨》图书。

微信图片_20250919153233_336_61

  以张允献的义父、汉寨内村首位农民共产党员张殿元名字命名的张殿元学屋捐建仪式同时举行。学屋建在村小学院内。来自河南、河北、山东、广西的7家出版社,冀鲁豫边区抗日根据地张国华、段君毅、白潜等军政领导的子女代表张小康、段存理、白晓涛,为学屋捐赠图书2000余册。

责任编辑:姜静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