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06月21日

|

您当前所在位置: 河南省党史方志网 > 宣传教育 > 红色故事

河南作家讲党史故事:不要锯我的右手

来源:学习强国河南学习平台时间:2025-08-13分享:

  “嗖——嗖——”

  1952年年底,美军军舰从海上发射的炸弹,不断轰炸朝鲜半岛东海岸。

  “嘣——咚——咣——”

  来自河南新乡的司机长郭景荣驾驶着火车驶来。不幸的是,火车没能躲过美军的袭击,炮弹在火车头偏右侧的位置炸响。火车翻了。

  郭景荣感觉右半边身子火辣辣的,爆炸声震耳欲聋,早把他震得迷迷糊糊的,也不知道自己到底哪儿受伤了。待他要用右手去支撑着爬起来时,才发现右手和小臂被弹片炸伤,鲜血直流。再看副司机,已经当场身亡了。郭景荣不敢相信,几分钟前,与自己朝夕相处的战友还是个大活人啊!可是,现在……

  “嗖——嗖——”炸弹还在不断从军舰上发射。

  鲜血一滴滴地从郭景荣体内流出,洒在朝鲜的土壤上。

  有那么一会儿,郭景荣以为自己也要死了;有那么一会儿,郭景荣想起家中的妻子和5个孩子。他出发来朝鲜战场的时候,最小的老五才11个月。“他们可是都以上了朝鲜战场的我为荣呢,我可不能就这样轻易死掉。”郭景荣想。

  郭景荣很幸运。他被救了,被送到沈阳的后方医院养伤。

  虽然郭景荣的伤口成功止血,但弹片还没取出来。“请赶紧把弹片挖出来,我还得赶紧去朝鲜去前线呢!”郭景荣天天催医生。

  “挖?你当这是挖野菜呢!这是手术啊!”

  “那就快手术吧!”

  “现在医院里没有麻药。先等等吧!”

  “等?等到啥时候?”

  “我也不知道啊,现在医疗物资匮乏。”

  “我不能等!你快给我手术吧,不用麻药!”

  “不用麻药?你能受得住吗?”

  “能!”

  就这样,手术在没有麻药的情况下开始了。

  “如果受不了你就说。”医生的手微微颤抖,他小心翼翼地剥离混在血肉里的弹片。

  郭景荣咬着牙,疼得青筋暴起。汗珠很快从他的额头渗出、流淌、汇聚,然后一滴滴滴落在手术台上。

  整个手术,牙关紧咬的郭景荣一声未吭。当最后一块弹片被剥离出来时,郭景荣像刚被人从水里捞出来一样,整个人都要虚脱了。和他一样快要虚脱的,还有给他做手术的医生。

  “这下好了。过些天就可以重新上战场了。”深深的疲倦和伤痛,也无法抑制郭景荣对重披战袍的憧憬。

  然而,郭景荣高兴得太早了。弹片是取出来了,但由于医疗条件过于简陋,后续消炎的药物无法跟进,导致伤口化脓溃烂,伤口周围的肌肉组织慢慢坏死。

  “必须马上截肢。”医生建议道。

  “截啥肢?就是要把我的右手锯掉是不是?”

  “是的。”医生黯然道。

  郭景荣一听就急了。“不要锯我的右手!我是火车司机,没有手我还怎么开火车?”

  “不截肢就会危及生命的。”

  “截肢我坚决不同意。不能开火车,我活着也没什么意义。”郭景荣强烈反对道。

  医生一看没办法,赶紧把郭景荣的情况汇报给医院。医院出面联系长春一家中苏合办的医院,条件相对好些。终于,郭景荣的右手保住了。

  养了两个月的伤,时间到了1953年年初。伤势控制住了,郭景荣立即积极配合右手的康复治疗,还写了血书请战,一心想回到朝鲜战场去战斗。

  后来,战争形势趋于缓和,板门店谈判有了新进展。于是,郭景荣与同批的伤员一起返回原籍。

  虽然不能在战场上报效祖国了,但是让郭景荣感到自豪的是,他重返工作岗位后,用自己受过伤的右手又开了13年火车。

  当时的铁道部部长吕正操到晋北视察时,接见了郭景荣。吕部长摩挲着郭景荣受过伤的右手说:“这是一只光荣的右手!让这只右手给我开几天火车。”

  于是,在吕部长视察晋北期间,郭景荣给他开了一个星期的火车。郭景荣就像重新上了战场一样激动,他庆幸自己还在,庆幸自己的右手还在。

  前后算起来,郭景荣一共跑了30多年火车。火车司机很辛苦,即便不是在前线,也天天像打仗似的。

  逝者如斯夫。抗美援朝战争虽然已成为时代印记,留给了历史,但铁血精神永传,初心始终不忘。浩气长存的烈士英魂,世代赓续的红色基因,将激励我们永远向前。

责任编辑:姜静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