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大学历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谢晓鹏
抗战时期,河南是中国的腹地、华北的后方、西北的门户、华中的屏障、南北战场的枢纽,成为中日两国及国民党、共产党、日伪三方势力角逐和争夺的主要地区。各方激烈斗争和战局不断演化的结果就分别形成了国民党统治区、中共抗日根据地、日伪控制的沦陷区,这三种区域在中原大地犬牙交错、互相对峙、不断演变,几乎贯穿了抗日战争的始终,共同构建了河南抗战的大舞台。河南抗战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典型和缩影,河南抗战史也是中国抗日战争史的重要组成部分。该书以5章240余页的篇幅,高度凝练的文笔,充分展现了中国共产党在河南抗战中以自己的政治主张、坚定意志和模范行动,发挥了坚强领导核心和中流砥柱作用,同时也展现了河南广大抗日军民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必胜信念。
该书在编撰方面有三个突出特点:一是政治性与学术性的高度统一。该书的编写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严格遵循党的三个历史决议有关精神,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坚持党性原则和科学精神的统一,注意参考和吸收学术界最新最权威的研究成果,并着力突出河南抗战的历史地位和地域特色,从而实现了政治性与学术性的高度统一。二是重点性与全面性的统筹兼顾。该书既重点展现了河南自七七事变以来的八年全民族抗战史,也全面展现了河南自九一八事变以来的十四年抗战史;既重点论述了中共领导下各抗日根据地在敌后战场的抗战,也全面论述了包括国民党正面战场抗战及沦陷区抗日斗争的全民族抗战;在全面系统书写河南抗战史的同时,还特别对日本设立驻郑州领事馆、南京国民政府迁都洛阳、红二十五军组建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第二先遣队、河南沦陷区人民的抗日斗争等过去河南抗战史著作较少提及的重要历史事件及问题,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论述,从而为我们呈现了完整的河南抗战史。三是严谨性与可读性的有机结合。该书的严谨性主要体现在:其一,在编写过程中重点参考了《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一卷)、《中国共产党的一百年》、《中华民族抗日战争史1931-1945》、《中国抗日战争史》、《中国抗日战争史简明读本》、《中国共产党河南历史》(第一卷)等权威著作;其二,注重史料的可信性和史实的准确性,不仅对引用的重要文献资料作了脚注,而且对重要的人名、地名、历史事件、专有名词等作了解释;其三,对一些概念、名词的表述力求科学、严谨,如采用“局部抗战”与“全民族抗战”的表述,而不是“局部抗战”与“全面抗战”的表述。该书的可读性主要体现在:其一,语言生动,通俗易懂;其二,图文并茂,直观形象;其三,注重抗日故事的讲述及抗日英烈的特写。总之,该书既重视学术的科学性与严谨性,也重视史书的可读性与普及性,将两者有机结合,贯穿始终。
综上所述,该书作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的献礼之作,是近年来河南抗日战争研究领域集政治性与学术性、重点性与全面性、严谨性与可读性于一体的精品力作。该书的出版,是省委党史和地方史志研究室及河南人民出版社为我们学习河南抗战史、弘扬伟大抗战精神提供的权威读本和优秀教材,它在目前中国式现代化的河南实践中必将发挥存史、资政、育人等重要作用,不断激励中原儿女奋力谱写中原大地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