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06月21日

|

郝鹏飞:“一部‘可读、可信、可取’的地方党史著作 ——学习《简明河南抗战史》的几点体会”

来源:顶端好书时间:2025-07-10分享:

  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驻南召县挂职副县长 郝鹏飞

  《简明河南抗战史》一书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史和文献工作重要论述,通篇贯穿着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和正确党史观,视角宏大、层次合理、述论结合、生动感人。一口气读下来,80多年前那一幕幕可歌可泣、壮怀激烈的河南抗战场面如在眼前,民族自豪感和国家荣誉感油然而生。

  第一,本书对河南抗战期间中国共产党的中流砥柱作用进行了全方位呈现。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是中国共产党发挥中流砥柱作用的伟大胜利。”总书记高度重视抗战史研究,强调要加强对“中国共产党的中流砥柱作用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的关键”等重大问题的研究。这些重要指示为我们从地方党史视角研究党在抗战中的历史地位和作用,提供了根本遵循。中国共产党在全民族抗战中的中流砥柱作用,主要体现在政治引领、组织动员、战略策略、军事斗争等方面。这部著作以史实为依据作了详细阐释。在政治引领方面,本书强调党率先倡导建立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并记述了这一政策在鄂豫边区的贯彻情况;在组织动员方面,本书强调党率先高举武装抗日旗帜,并记述了红二十五军北上抗日的壮举;在战略策略方面,本书强调党领导的全面抗战路线和持久战战略方针,对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发展历程、根据地建设等方面着墨颇多;在军事斗争方面,本书对党领导的根据地反“扫荡”、粉碎日伪顽的军事进攻及敌后战场的全面反攻等进行了系统记述。通过以上方面的写作,本书充分展现了中国共产党以民族利益为重、团结抗日的历史主动和时代担当。在阐述中国共产党的中流砥柱作用的同时,本书对河南地区国民党军队在正面战场的作战情况进行了客观记述。例如,第3章对战略相持阶段国民党第一战区、第五战区的战斗情况作了概括,对以国民党第三十三集团军总司令张自忠为代表的壮烈殉国将领的历史功绩给予了充分肯定。同时,本书对国民党的片面抗战路线的缺陷以及国民党制造的反共磨擦进行了揭露,体现了实事求是的叙史原则。通过两者对比,我们可以更加清晰地看到为什么中国共产党能够成为全民族抗战的中流砥柱。书中很多历史细节同中央党史著作互相印证、相得益彰,充分发挥了地方党史对中央党史的补充和促进作用。

  第二,本书实现了对记述历史本然和历史所以然的有机统一。曾经担任中央党史研究室主任、中央文献研究室主任的胡乔木同志在评价《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时,认为这部党史基本著作“写得比较可读、可信、可取,因为它既实事求是地讲出历史的本然,又实事求是地讲出历史的所以然。”我的体会是,《简明河南抗战史》以18万字的篇幅,较好地写出了河南抗战史的本然和所以然,传承和弘扬了老一辈党史大家的写作文笔。例如,第2章在讲到“中共河南省委领导的统战工作”前,先讲述河南党组织的恢复与发展,将其作为铺垫。同时,为了让读者明白具体统战内容,本书分别从国民党上层人士、国民党驻豫部队、知识文化界人士、地方实力派、土匪武装等方面分别展开记述,用准确、详实的史实印证了河南省委开展的重大工作和成效。再如,在讲到豫北战役时,本书首先把历史背景适当进行追溯,讲清国民党政府具有历史局限性的抗战积极性和无法避免的片面抗战路线,进而把日军进攻安阳之前的军事侵略行动简要叙述,为读者更好地理解豫北战役奠定了基础。再如,在第4章写到“地下交通站的建立”时,本书从河南地理位置的重要性开始写起,指出“豫北、豫东地区是华北与华中敌后战场的结合部,是连接延安、华北、山东、华中的要道”。读者可以从地理位置上清晰认识到在河南建立地下交通站的极端重要性。

  第三,本书不仅写得准确客观,而且写得生动感人。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学习中国近现代史要特别注意学习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党的历史是最生动、最有说服力的教科书。”教科书首先要准确。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院长曲青山同志高度重视党史著作编写过程中史实的准确性问题,强调“孤证不立、言必有据”的原则。《简明河南抗战史》这部书使用了很多权威数据。例如,第4章在记述20世纪40年代初河南因灾死亡人数时,使用了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所藏、河南省社会处1946年7月所编《河南灾情实况》资料,以及河南省图书馆所藏1946年的《河南省统计年鉴》等资料,具有很强的权威性和说服力。同时,教科书只有生动可读,才能具有更远的普及性。胡乔木同志强调,党史著作“要写得让那些对党史没有多少兴趣的普通读者,读了也有所收获”;“使得党史不拒人于千里之外。你可以不是共产主义者,照样可以看得津津有味。”本书第1章在写到河南共产党人开展抗日宣传救亡运动时,引用了进步诗人柯仲平的诗句:“锁链要靠斗争来挣脱,自由、幸福、爱情,要靠斗争来获得。”本书比较细致地记述了红二十五军战略转移过程中的感人事迹。全军指战员冲破国民党军围追堵截,宣传中国共产党的抗日主张,宣传“中国人不打中国人”,秋毫无犯,获得群众支持。危急时刻,军政委吴焕先那句“共产党员跟我来”的豪言壮语,让读者泪目。第5章在彭雪枫将军壮烈牺牲后,引用了党中央的评价“为民族,为群众,二十年奋斗出生入死,功垂祖国;打日本,打汉奸,千百万同胞自由平等,泽被长淮。”本书充分印证了一部好的地方党史著作完全能够做到既准确客观又生动感人,能够实现“可读、可信、可取”的有机统一。

责任编辑:姜静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