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社科联党组书记、主席 李庚香
去年2月5日,中共中央发布了《党史学习教育工作条例》,对于推动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具有重大意义,充分展现出我们党对党史学习教育的高度重视。《条例》发布后,省委党史和地方史志研究室第一时间举办学习贯彻《条例》座谈会,并迅速成立课题组,组织编写了《简明河南抗战史》一书,这既体现了省委党史和地方史志研究室对贯彻落实《条例》工作的重视,也为我们党员干部提供了锤炼党性的鲜活教材,更是新时代赓续红色血脉、砥砺初心使命的精神灯塔,让抗战精神在中原大地永续传承、历久弥新。
一、河南抗战的重要地位
一是深刻认识到河南抗战是全民族抗战的重要战略枢纽。河南地处中原,是抗战中连接华北与华中、贯通南北的战略枢纽,且有黄河天险横贯西东,始终是抵御外侮、拱卫后方、连接各大战场的核心腹地。这里既是阻挡日寇西进、南下的重要屏障,又是沟通华北、华中、西北抗日力量的战略通道。黄河天险、豫西伏牛山脉、豫南大别山区,构筑了天然的防御纵深。中原儿女以坚韧不拔的意志,在正面战场与敌后战场同时浴血奋战,作出了巨大牺牲,在民族存亡的关键时刻为全国全面抗战大局提供了至关重要的空间缓冲和战略支撑,为夺取抗战的最后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
二是深刻认识到河南抗战铸就了中原儿女的精神丰碑。厚重的黄河黄土,不仅孕育了璀璨的华夏文明,更在民族危亡之际,激发出河南人民“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浩然正气与“誓死不当亡国奴”的铮铮铁骨。河南人民始终坚持以民族大义为重,面对家园被日军烧杀抢掠、黄河决堤泛滥、自然灾害频发的恶劣处境,以吉鸿昌、杨靖宇、彭雪枫等为代表的中原优秀儿女,用鲜血和生命谱写了河南抗战的壮丽篇章,这是“红旗不倒”信念在中原大地的生动实践,也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中“国之大者”基因密码的鲜活写照,它以其特有的雄浑、坚韧、智慧与牺牲,丰富了中华民族伟大抗战精神的内涵,铸就了一座光耀千秋的精神丰碑。
三是深刻认识到河南抗战滋养了建设现代化河南的动力源泉。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伟大的抗战精神,永远是激励中国人民克服一切艰难险阻的强大精神动力。”新时代新征程,中原大地肩负着“两高四着力”重大使命,正在奋力谱写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崭新篇章,更需要从河南抗战这部壮阔史诗中汲取精神滋养和历史智慧。我们要传承河南抗战中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汲取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秉持百折不挠、坚韧不拔的必胜信念,让抗战历史的烽火记忆,转化为我们开辟新局的强大动力,为奋力谱写中原大地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新篇章汇聚磅礴力量。
二、本书的亮点和价值
《简明河南抗战史》这本书很了不起,有三个方面的亮点和价值。
一是实现了对河南抗战史的全面权威解读。书中详细呈现了河南在抗战中的重要战略地位,突出了河南作为华北抗战后方、华中抗战前线等关键角色,展示了与邻省人民配合建立多块抗日根据地、军民联合抗击取得显著战果等内容,全面系统地展现了河南抗战的完整历程和巨大贡献。同时,通过描述以吉鸿昌、杨靖宇、彭雪枫等为代表的中原优秀儿女,用鲜血和生命谱写英雄史诗的壮举,深刻剖析了伟大抗战精神的丰富内涵与特质,为全党全社会全面深入了解河南抗战史提供了权威读本。
二是进一步充实了党史学习教育的学习内容。本书立足权威史实,吸收党史研究最新成果,系统整合了河南抗战的战略枢纽地位、浴血斗争全貌和精神价值谱系等内容,为持续深化党史学习教育提供了兼具历史纵深与地域特色的鲜活教材。这一研究不仅是对河南抗战历史的权威重述,更是激励当下践行“两高四着力”使命的理论武器。通过揭示伟大抗战精神与焦裕禄精神、红旗渠精神一脉相承的“红色基因密码”,为新时代党员干部筑牢信仰之基、补足精神之钙、激发奋进之力提供了深刻的历史参照与行动启迪。
三是丰富了当下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的学习素材。中央八项规定既不是最高标准,更不是最终目的,只是改进作风的第一步,是共产党人应该做到的基本要求。在河南抗战史上,有着大量生动的学习案例。比如,抗战时期河南根据地开展“精兵简政”,如裁汰冗员、压缩行政开支、干部深入基层等,其核心在于祛除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减轻人民负担,密切党群关系。这一历史经验,正是当前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的生动历史教材。从抗战时期的“简政”到新时代的作风建设,变的是“提法”,不变的是党对执政效能的追求与为民服务的初心。《简明河南抗战史》以鲜活史实为党员干部理解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历史渊源和深远意义提供了丰富素材,意义十分重大。
三、以史为鉴,奋力谱写中原大地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新篇章
一是要汲取历史智慧。纵观河南抗战史,要具有纵深的历史格局,既要了解五千年华夏文明的发展历程,又要体会近代以来救亡图存的壮阔征程,更要聚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原抗战伟业。河南作为华北敌后抗战的战略支点,承载了苦难辉煌的红色记忆:从皮定均率部开辟豫西抗日根据地,到竹沟“小延安”燃起不灭的革命星火;从水东军民“一手拿枪、一手种田”的顽强坚守,到百万民众“破路拆墙”粉碎日寇“囚笼政策”的集体智慧。历史不仅属于过去,更加指引未来。在奋力谱写中原大地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新篇章进程中,我们要从抗战烽火中汲取前行动力,深刻感悟“中原兴、中国兴”的历史道理,激励党员干部以“拼劲闯劲韧劲”破难题、开新局,为民族复兴伟业注入磅礴中原力量。
二是要永葆为民初心。中原大地的抗战史诗,最深厚的根基在于“与民共命、为民而战”的赤诚本色。它从华夏“民惟邦本”的千年训诫中走来,在救亡图存的烽火中淬炼成“党群一心、生死与共”的钢铁誓言,最终熔铸为中国共产党领导河南军民抗战胜利的力量源泉。这份“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的血脉传承,铸就了河南精神最厚重的底色。历史的初心照亮今天的征程。从战火中的“生死相依”到新时代的“幸福共享”,为民本色始终是河南发展的定盘星。唯有永葆这颗为民初心,才能在中原大地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书写更有温度的答卷。
三是要加大贡献社科力量。回望抗战岁月,中原大地的胜利密码不仅来自枪杆子,更是来自笔杆子唤醒的民心伟力。比如,竹沟窑洞油印的《论共产党员的修养》铸就了精神铁骨、“炕头党校”把革命真理播进了百姓心田。这份“以文凝心、以智强魂”的红色基因,正是今日社科战线最珍贵的传家宝!新时代的社科工作者要扛起使命。要持续深化研究阐释,组织全省社科界通过理论研讨、座谈会等形式,配合做好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活动,着力推出高质量研究成果,为全省持续深入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提供理论支撑。要大力开展宣传宣讲,深入基层一线,讲好河南红色故事,讲好河南党史故事,让穿越硝烟的社科之光,照亮亿万中原儿女接续奋斗的美好前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