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06月21日

|

您当前所在位置: 河南省党史方志网 > 宣传教育 > 红色故事

河南作家讲党史故事:革命纪念馆里的葫芦舟

来源:学习强国河南学习平台作者:繁星时间:2025-04-15分享:

  在杜八联革命纪念馆里,陈列着几个葫芦,直径40厘米左右,呈古铜色。哦,是四个一组,被藤条编织捆绑着。我很好奇:这是啥玩意儿?大腹便便,憨态可掬,居然能走进这神圣的殿堂!

  讲解员说,这是葫芦舟。是它伴随杜八联民兵,在滔滔黄河里英勇杀敌,为打击侵略者,解放全中国,立下了汗马功劳!

  我恍然大悟,顿时感觉它高大秀美,又仿佛感觉它在向我娓娓细说……

467157da5fb049ba916a151aeed63394

  河南省济源市杜八联地处黄河北岸,是黄河的出山口。那是1946年6月,人民解放军某部要消灭盘踞在黄河南岸凤凰寨的敌军。这凤凰寨是敌38师17旅的指挥所及直属部队所在地,与杜八联隔河相望。上级命令杜八联民兵紧密配合,尤其要防止敌人从水上逃跑。杜八联区委立刻组织了300多人的民兵队伍,并且挑选了以李传玉为队长的十几名“葫芦队员”。所谓葫芦队员,就是驾着葫芦舟的水上战斗员。这些人可以凭借着腰间的葫芦,在波涛汹涌的黄河里来无踪,去无影,并且投弹、射击丝毫无碍。他们接到任务后,就趁着夜色,提前下了水,计划先漂浮到一个叫南陈的渡口,再伺机炸掉敌人的船只。可行至半路时,他们却隐约听到前面有划船声。李传玉就命令大家悄悄包抄过去……

  原来,这是在凤凰寨做客的国民党济源县公安局局长。他听说解放军要攻打凤凰寨,便带着自己的警卫,偷偷地逃了出来。李传玉他们悄无声息地游到了小木船跟前,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缴了那几个警卫的枪。

  凤凰寨激烈的枪声过后,溃逃的残敌拥向渡口。李传玉他们取下脖子上挂着的手榴弹,及时地炸掉了敌人的木船。葫芦队员因表现出色,得到了上级的特别嘉奖。

  在那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时期,杜八联境内的黄河渡口,是我党贯通南北的重要地下交通枢纽,而敌人也时时以重兵把守。杜八联党组织和这里的人民,克服重重困难,在这里创造了一个又一个辉煌。1940年,他们驾着葫芦舟,和敌人斗智斗勇,安全护送朱德总司令过黄河和时任国民党第一战区司令长官卫立煌谈判;继而又护送皮定均、徐子荣率领的“抗日先遣支队”强渡黄河,挺进豫西;护送王震、王首道4000余人的南下支队,强渡黄河……他们一次次圆满地完成了任务,被太岳军区誉为“河防堡垒”。

  1947年的秋天,人民解放军由战略防御转入战略进攻。陈谢10万大军要从济源杜八联一带渡河南下,开辟豫西战场。上级命令:杜八联民兵协助大军渡河作战。8月21日,部队首长主持召开研讨渡河作战会议。杜八联民兵连长薛平华主动请缨:“我们地理熟,摸水性,也善作战,组织葫芦队先渡,攻克崖头主堡,给部队水上开路!”“好!”部队首长说,“我早就听说你们葫芦队威震敌胆,战功赫赫……”薛平华非常激动。他回去后,立即挑选了30名身强力壮,水性、枪法极好的葫芦队员,任命杨清魁为队长,李庆禹为副队长。

  22日夜,风雨交加。杜八联的民兵们早把各家各户常备的葫芦绑到了渡船上,葫芦队员们腰系葫芦肩荷枪,精神抖擞地出现在阵地上。队长杨清魁大声说道:“同志们,首长给我们葫芦队的任务是——”队员们齐声回答:“为先头部队扫清障碍,为渡船引领安全航线!”“好!出发!”他一声令下,队员们一个个驾着葫芦舟像离弦之箭,冲向河心。恰在这时,一艘敌人的巡逻船开了过来。队长杨清魁带着两名队员,迎着敌船钻入水中,潜游到敌船跟前,悄无声息地上到了船上,出其不意地消灭了敌人。风过雨停,天上出现了三架敌机。咆哮的河水,河对岸碉堡里的机枪射击,又加上天上飞机的轰炸、扫射,对葫芦队来说犹如雪上加霜。突然,一颗子弹飞来,将李庆禹胸前的葫芦钻了一个窟窿。他沉着、冷静,用手捂着窟窿,继续向敌人射击。葫芦队和先头部队英勇顽强,奋勇向前,相继上岸攻克了一座座碉堡。23日凌晨5点30分,部队首长一声令下,60多艘大木船满载大军,浩浩荡荡,竞向南岸……

  部队首长望着那矫健如燕的葫芦舟,慨然赋诗一首:“手拨河水脚蹬浪,腰系葫芦肩荷枪。纵横驰骋黄河上,惊涛骇浪任飞翔。”

  这首诗被绣在了颁发给葫芦队的锦旗上。而这“葫芦舟”,也“驶”进了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

  霎时,我对这葫芦舟肃然起敬……

责任编辑:姜静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