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提升国家方志馆南水北调分馆(以下简称南水北调分馆或分馆)场馆的“方志性”,近日,焦作市委党史和地方史志研究室向南水北调分馆移交馆藏志书资料5200余册,并与分馆结合在场馆一楼序厅增设布展了志书展陈墙和展示台,建成了南水北调分馆场馆文化品牌建设的又一道靓丽风景。
此次移交的馆藏志书资料包括中国地方志办公室(国家方志馆)赠送的中国名镇志丛书、中国名村志丛书,省委党史和地方史志研究室等单位赠送的志书资料,市委党史和地方史志研究室征编出版的志书资料以及向所辖县(市、区)征集的地方志书资料等。布展的志书展陈墙有河南历代旧志,新编省、市、县三级地方志书,市委党史和地方史志研究室编纂出版的地方人物志和2012年以来编纂出版的综合年鉴,10个县(市、区)近年来编纂出版的地方综合年鉴等。其中,中国名镇志丛书、中国名村志丛书是中国地方志工作办公室分别于2015年、2016年启动的一项国家级文化工程,重点记录全国最具代表性的历史文化名镇名村、经济强镇强村、特色小镇和村落的发展变化历程和改革发展成果,对抢救和保存传统文化、乡土文化、民俗文化,激发爱国爱乡情怀、留住乡愁、服务乡村振兴战略具有重要的历史和现实意义。《河南历代方志集成》以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宗旨,以现行河南行政区划为边界,以17个省辖市和济源示范区为单元,加上省志卷,共19卷(另设《总目》1册)565册,汇编了现存上启明永乐十一年(1413年)下至新中国成立(1949年)五百余年间河南的省志、府志、州志、厅志、县志以及部分古迹志、风土志共586种,内容涵盖这一时期河南自然、社会、人文、经济的发展变迁,是迄今为止研究河南最真实、权威的文献史料。其中,该集成焦作卷收志书28种,成书23册,所收万历《武陟县志》、万历《温县志》、顺治《温县志》、康熙《修武县志》、乾隆《武陟县志》等为孤本,万历《温县志》、万历《河内县志》、康熙《修武县志》、康熙《孟县志》等均为现存当地最早志书,乾隆《孟县志》为清代豫北地区影响较大的志书,这些都对研究焦作历史文化,挖掘当今焦作经济社会发展文化资源,具有重要的史料文献价值。方志展陈墙上还镶嵌着习近平总书记对地方志工作的指示、史志工作的社会功能定位等金色大字;组装液晶显示屏一台,循环播放有关方志中国、南水北调工程建设、南水北调分馆介绍等方面的视频。展示台展览的主要是中国水利、中国南水北调工程建设等方面的文献资料。
据了解,这次征集的志书资料,增设布展的志书墙和展示台,极大丰富了南水北调分馆馆藏图书的史料资源,不仅增添了分馆的“方志元素”,推动分馆逐步成为服务、宣传、展示、研究焦作地情、河南地情乃至南水北调沿线地情的重要文化阵地,而且能够进一步发挥文献资料的“存史、资政、育人”功能和作用,更好地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